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一清
唐 杨巨源 送裴中丞出使 一清淮甸假朝纲,金印初迎细柳黄。 ——《骈字类编》
淮甸 huái diàn
淮河 流域。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登艫眺 淮 甸,掩泣望 荆 流。” 唐 刘禹锡 《代谢贷钱物表》:“ 寿春 固纍以备盗, 淮 甸兴师以扞姦。” 明 谢榛 《送钦水部子辰之沛中》诗:“树色分 淮 甸, 河 流见 禹 功。” ——《漢語大詞典》
假 jiǎ/jià《國語辭典》
假 [ jiǎ ]
形- 不真的、虚伪的、人造的。与「真」相对。如:「假发」、「假话」、「假面具」、「虚情假意」。《红楼梦·第一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代理的。《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以超为假司马。」
- 借。如:「假手于人」、「狐假虎威」。《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 依傍。《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 待。《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 如果。如:「假若」、「假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假 [ jià ]
名- 工作期间依规定或经申请获准的休息时间。如:「放假」、「暑假」、「春假」、「请假」、「销假」、「病假」。
朝纲(朝綱)cháo gāng
(1).朝廷的纲纪。《后汉书·儒林传论》:“自 桓 灵 之閒,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南史·宋纪上·武帝》:“自 晋 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 宋 张纲 《次韵周伯见赠用前韵》:“恢復幸有 皋 夔 在,坐看朝纲万目张。”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五回:“向使冲人嗣统之初,不为谗言所入,举国政朝纲之大,一委元老之经营,将见纲举目张,百废俱举,治平有象,乱萌不生,又何至有辛亥之事哉?”
(2).指朝廷。 宋 陆游 《谢台谏启》:“此盖伏遇某官望重朝纲,学通国体。”《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 高祖 曰:‘卿意要去修行,久后寡人有难,要卿扶助朝纲,协立社稷。’”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正值 杨国忠 窃弄威权, 安禄山 滥膺宠眷,把一箇朝纲,看看弄得不成模样了。”参见“ 朝廷 ”。 ——《漢語大詞典》
(2).指朝廷。 宋 陆游 《谢台谏启》:“此盖伏遇某官望重朝纲,学通国体。”《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 高祖 曰:‘卿意要去修行,久后寡人有难,要卿扶助朝纲,协立社稷。’”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正值 杨国忠 窃弄威权, 安禄山 滥膺宠眷,把一箇朝纲,看看弄得不成模样了。”参见“ 朝廷 ”。 ——《漢語大詞典》
金印 jīn yìn
(1).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金印。” 宋 苏辙 《观捕鱼》诗:“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清 黄遵宪 《琉求歌》:“尚有丹书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
(2).借指官职。 唐 杜甫 《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 宋 乐雷发 《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3).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 张员外 ,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换做打金印。”
(4).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与 日本 金印勘合。” 许地山 《三博士》:“她们一同看着(博士文凭)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官职。 唐 杜甫 《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 宋 乐雷发 《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3).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 张员外 ,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换做打金印。”
(4).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与 日本 金印勘合。” 许地山 《三博士》:“她们一同看着(博士文凭)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迎 yíng《國語辭典》
迎 [ yíng ]
动- 接。如:「迎接」、「送往迎来」。《仪礼·士昏礼》:「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宋·王安石〈白沟行〉:「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 奉承。如:「逢迎」。《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怀道及隋时位吏部主事,方炀帝幸江都,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
- 朝著、向著。如:「迎面」、「迎风」。唐·李华〈河南府参军厅壁记〉:「每从容府中,或有异政,虽不吾以,必预咨谋,如川决防,如竹迎刃。」
迎 [ yìng ]
动- 对方尚未到达而亲自前往迎接。《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昔县人陈明,与梅氏为婚,未成而妖魅诈迎妇去。」
细柳(細柳)xì liǔ
(1).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 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汉 刘桢 《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
(2).指日落之处。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 ,暮入 细柳 。 扶桑 东方地, 细柳 西方野也。”
(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 ,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
(4).见“ 细柳营 ”。
(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 ,掩 细柳 。”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日落之处。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 ,暮入 细柳 。 扶桑 东方地, 细柳 西方野也。”
(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 ,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
(4).见“ 细柳营 ”。
(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 ,掩 细柳 。”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漢語大詞典》
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 「黄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