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戴叔伦唐代〕《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世业大小礼颜谢

世业(世業)shì yè
(1).先人的事业、功绩。《文选·班固〈幽通赋〉》:“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言己安静长思,不欲毁絶先人之功跡,日月不居,忽復远大。” 唐 元结 《自释》:“世业载国史,世系在家牒。”
(2).世代相传的事业或职业。《汉书·叙传上》:“方今雄桀带州城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 黄山 张虔原 、 高景修 ,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沈珪 。”
(3).祖先所遗留的产业。《南史·张融传》:“簞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六出:“祖无世业,全没衣装。”《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王安石 道他党护,因説道:‘官职乃朝廷的恩荣,又不是你的世业,怎么将来赎罪?’”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二:“年荒世业空如洗,不奈江南 庾子 哀。”
(4).指世业田。亦称永业田。 北魏 以后实行的一种田制,世代承耕,永不收授。《魏书·食货志六》:“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5).犹世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於东,以共济世业。” 胡三省 注:“世业,犹言世事也。”  ——《漢語大詞典》
大小礼(大小禮)dà xiǎo lǐ
《大戴礼》《小戴礼》。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世业大小《礼》,近通 颜 谢 诗。”参见“ 大小戴 ”。  ——《漢語大詞典》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1.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2.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1.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2.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4.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1.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2.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3. 顺利。如:「星运亨通」。
  4.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5.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6.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7.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1.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1.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2.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3.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4.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5.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1.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2.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颜谢(顔謝)yán xiè
南朝 宋 诗人 颜延之 与 谢灵运 的并称。《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与 陈郡 谢灵运 俱以词彩齐名,自 潘岳 、 陆机 之后,文士莫及也, 江 左称 颜 谢 焉。”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世业大小礼,近通 颜 谢 诗。”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