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依旧碧,闲草经秋绿。

杨巨源唐代〕《秋日题陈宗儒圃亭,凄然感旧

曾随何水部,待月东亭宿。今日重凭栏,清风空在竹。
前山依旧碧,闲草经秋绿。时物方宛然,蛛丝一何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前山依旧经秋绿

前山
南北朝 庾肩吾 应令诗 前山黄叶起,对岸白沙惊。
唐 崔兴宗 留别王维 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唐 高适 东平路作三首 其三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十二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唐 李颀 送刘十 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
唐 韦应物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
唐 刘长卿 湘中纪行十首 石围峰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
唐 温庭筠 登卢氏台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唐 李洞 秋宿青龙禅阁 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
唐 刘商 裴十六厅即事 每到夕阳岚翠近,只言篱障倚前山。
唐 韦庄 题袁州谢秀才所居 若有前山好烟雨,与君吟到暝钟归。
唐 贯休 曹娥碑 堪叹行人不回首,前山应是苧萝山。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宋 杨万里 同主簿叔暮立 旋旋前山没,骎骎半臂寒。
宋 刘宰 云边阻雨 其二 牛背牧儿酣午梦,不知风雨过前山。  ——《骈字类编》
依旧(依舊)yī jiù
照旧。《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天监 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年幼,依旧居内。” 唐 赵璜 《题七夕图》诗:“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图。” 清 孙枝蔚 《避乱赠刘二含哲》诗:“桂花依旧身无恙,听説 长安 血似池。” 茅盾 《色盲》:“虽然依旧是多事之秋,但空气是不热。”  ——《漢語大詞典》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1.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1.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1.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2.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3.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4.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5. 栅栏。
  6. 防御:防~。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1.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2.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3.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4.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5. 姓。如汉代有草中。
  1.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2.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3.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4.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1.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2.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1.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经秋(经秋)
祖咏诗经秋无客到  ——《分类字锦》
绿 ( 綠 緑 ) lǜ/lù
绿 [ lǜ ]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绿 [ lù ]
     ◎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