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

杨巨源唐代〕《杨花落

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
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
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
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
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北斗南回春物红英绿

北斗 běi dǒu
(1).指北斗星。《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南朝 梁 沈约 《夜夜曲》:“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 清 黄遵宪 《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
(2).指北斗之神。 汉 刘向 《九叹·远逝》:“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一为余听之。”
(3).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楚辞·九歌·东君》:“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洪兴祖 补注:“此以北斗喻酒器者,大之也。” 明 王錂 《春芜记·庆寿》:“乐奏《南薰》,尊倾北斗宴昇平。” 清 曹寅 《廊前玉兰》诗:“却傍青霄惭槖笔,谁倾北斗浥琼枝。”
(4).《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后因以喻帝王。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愿陛下永固 南山 ,亿万岁遥承露掌;祈海内常依北斗,三千界尽上春臺。”
(5).《新唐书·韩愈传赞》:“自 愈 没,其学盛行,学者仰之如 泰山 北斗。”后用以喻受人景仰。 清 管同 《祭檀默斋明府文》:“君身黄泉,君名北斗。”
(6).指所景仰之人。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众星何灿烂,北斗住 延安 。”
(7).谓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为北方玄武七宿之首。《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朱熹 集传:“箕、斗二星,以夏秋之间见於南方。云北斗者,以其在箕之北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二·东壁东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箕、斗是人日用之器,相对而言,箕在南而斗在北,故曰南箕、北斗也。”
(8).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北斗,道冠也。”
(9).杂志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之一,1931年9月在 上海 创刊, 丁玲 主编,月刊。1932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停刊,共出八期。  ——《漢語大詞典》
南回
唐 韦庄 章台夜思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骈字类编》
春物 chūn wù
(1).春日的景物。常指花卉;花朵。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 唐 张乔 《杨花落》诗:“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緑尚早。” 前蜀 韦庄 《寄园林主人》诗:“主人常不在,春物为谁开。”
(2).指酒。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之三:“自昔爱春物,罇深眼底红。”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红英(紅英)hóng yīng
红花。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亭前春逐红英尽。” 宋 秦观 《满庭芳》词:“古臺芳榭,飞燕蹴红英。”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还愁,白髮蒙头,红英满眼,心惊去年时候。”  ——《漢語大詞典》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1.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2.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4.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6.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7.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8.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9.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3.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4. 伶俐。如:「俐落」。
  1.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2.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4.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1.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2.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1.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1.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2. (一)​之又音。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绿 ( 綠 緑 ) lǜ/lù
绿 [ lǜ ]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绿 [ lù ]
     ◎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1.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2.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3.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1.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2.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3.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1. 姓。如汉代有尚长。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1.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2. 参见「早安 」条。
  3. 姓。如晋代有早衍。
  1.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2.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3.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4.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1.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2.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3.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4.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