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起汀洲寒,马嘶高城暮。

羊士谔唐代〕《

风泉留古韵,笙磬想遗音。
桂朽有遗馥,莺飞安可待。
尘沙蔼如雾,长波惊飙度。雁起汀洲寒,马嘶高城暮。
银釭倦秋馆,绮瑟瞻永路。重有携手期,清光倚玉树。
(以上见张为《主客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雁起汀洲马嘶高城

雁起(雁起)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蝉鸣稻叶秋,雁起芦花晚。
唐 李益 五城道中 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
唐 元稹 哭吕衡州六首 其四 雁起沙汀闇,云连海气黄。
唐 方干 夜会郑氏昆季林亭 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骈字类编》
汀洲 tīng zhōu
水中小洲。《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唐 李商隐 《安定城楼》诗:“迢递高城百尺楼,緑杨枝外尽汀洲。” 宋 舒亶 《散天花》词:“西风偏解送离愁,声声南去雁,下汀洲。” 明 高启 《雨篷》诗:“ 楚 雨满汀洲,瀟瀟洒客舟。”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马嘶 mǎ sī
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属于马的嘶鸣声  ——《整理自网络》
高城(高城)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骈字类编》
暮 mù《國語辭典》

暮 [ mù ]

  1. 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如:「日暮」。唐·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 天晚的。如:「暮烟」、「暮色」。
  2. 晚、将尽的。如:「暮年」、「暮春」、「天寒岁暮」。
  3. 衰颓的。如:「暮气沉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