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风泉(风泉)
唐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 石楼 寂寞群动息,风泉清道心。
唐 孟郊 山中送从叔简 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
唐 姚合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 入户风泉声沥沥,当轩云岫影沈沈。
唐 周贺 赠朱庆馀校书 风泉尽结冰,寒梦彻西陵。
唐 曹唐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其一 白石溪边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
唐 良乂 荅卢邺 风泉秪向梦中闻,身外无馀可寄君。 ——《骈字类编》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 石楼 寂寞群动息,风泉清道心。
唐 孟郊 山中送从叔简 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
唐 姚合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 入户风泉声沥沥,当轩云岫影沈沈。
唐 周贺 赠朱庆馀校书 风泉尽结冰,寒梦彻西陵。
唐 曹唐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其一 白石溪边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
唐 良乂 荅卢邺 风泉秪向梦中闻,身外无馀可寄君。 ——《骈字类编》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古韵(古韻)gǔ yùn
(1).指先 秦 汉语音韵。 东汉 时 郑玄 言古今音异。 北周 沈重 作《毛诗音义》,书佚,仅见于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诗·邶风下》。 宋 吴棫 发明叶韵之说, 元 戴侗 、 明 焦竑 陈第 等人力辨其非。 宋 郑庠 辨析古韵为六部,嗣后研究不断深入,分部日趋精密。如 章炳麟 分古韵为二十三部, 黄侃 分为二十八部。 王力 考定《诗经》时代古韵为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为三十部。参阅 王力 《汉语音韵学》和《音韵学初步》。
(2).泛指古汉语(上古、中古)音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今韵,有古韵。如 退之 ‘此日足可惜’诗,用古韵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古韵》:“今所用韵与《唐韵》不同,以今音叶 唐 诗者悮矣。而昧於学者,以《唐韵》叶三百篇尤悮。要知古今言语各殊,声音递变, 汉 魏 以还,已不同於《诗》《骚》,况 唐 宋 乎?且一方有一方之音,岂能以今韵叶古韵乎?”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古汉语(上古、中古)音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今韵,有古韵。如 退之 ‘此日足可惜’诗,用古韵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古韵》:“今所用韵与《唐韵》不同,以今音叶 唐 诗者悮矣。而昧於学者,以《唐韵》叶三百篇尤悮。要知古今言语各殊,声音递变, 汉 魏 以还,已不同於《诗》《骚》,况 唐 宋 乎?且一方有一方之音,岂能以今韵叶古韵乎?” ——《漢語大詞典》
笙磬 shēng qìng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大射礼》曰:‘乐人宿县於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 ——《漢語大詞典》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 ——《漢語大詞典》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动-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遗音(遺音)yí yīn
(1).谓留下声音。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2).指留下的声音。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台访古》:“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哀声。《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 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漢語大詞典》
(2).指留下的声音。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台访古》:“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哀声。《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 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