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淮阳薄,丘中只望还。

羊士谔唐代〕《暮秋言怀

城隅凝彩画,红树带青山。迟客金尊晚,谈空玉柄闲。
驰晖三峡水,旅梦百劳关。非是淮阳薄,丘中只望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非是淮阳丘中

非是 fēi shì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漢語大詞典》
淮阳(淮阳)
史记留侯世家良尝学礼淮阳上又汲黯传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彊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尝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六汉书地理志淮阳国高帝十一年置
又韩王信传 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 后汉书和帝纪章和二年三月丁酉改淮阳为陈国灭晋书宣帝纪四年秋九月帝督诸军击诸葛恪帝以 贼之要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馀顷 宋书州郡志淮阳太守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庐越绝书楚故治郢今南郡南阳汝南淮阳六安九江 江豫章长沙翼轸也 水经注泗水又东南径淮阳城北临泗水枚赵充国屯田奏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 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凡合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昌庾信周大将军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祖以孝 之始主诺淮阳父以正光之初搴帷海岱 邹选金马门赋江都老仲舒之贤淮阳摈汲黯之直榴皇甫曾韦使君宅咏海榴诗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 花带雪红求杜牧初冬夜饮诗淮阳多病偶 欢客袖侵霜举烛盘  ——《骈字类编》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1.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3.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4.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5. 卑賤。如:「出身微薄」。
  6.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7. 不尊重。如:「輕薄」。
  1.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2.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3. 姓。如明代有薄珏。
  1.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2.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3.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4.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5.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1.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1.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
  1. 1的語音。
丘中
诗丘中有麻彼留子嗟蓄宋书刘勔传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 水彷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  ——《骈字类编》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1.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 尽。如:「只管去做」。
  1.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1.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1.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1.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1.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5.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1.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2.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3.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绕。
  5. 姓。
还 [ hái ]
  1.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2.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3.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5.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