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裳遵往辙,风景憩中林。

羊士谔唐代〕《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十四韵刻于石壁

石座双峰古,云泉九曲深。寂寥疏凿意,芜没岁时侵。
绕席流还壅,浮杯咽复沉。追怀王谢侣,更似会稽岑。
谁谓天池翼,相期宅畔吟。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几醉东山妓,长悬北阙心。蕙兰留杂佩,桃李想华簪。
闭阁余何事,鸣驺亦屡寻。轩裳遵往辙,风景憩中林。
横吹多凄调,安歌送好音。初筵方侧弁,故老忽沾襟。
盛世当弘济,平生谅所钦。无能愧陈力,惆怅拂瑶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轩裳往辙风景中林

轩裳(軒裳)xuān cháng
(1).犹车服。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 明 高叔嗣 《再调考功作》诗:“轩裳日待旦,閶闔凌云排。”
(2).指官位爵禄。 唐 元结 《忝官引》:“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追忆悔尤,滥轩裳之非据;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归。”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曲:“琴书笔砚为功课,轩裳倘来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称有高位的人。 唐 沈佺期 《洛阳道》诗:“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 明 刘基 《太公钓渭图》诗:“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五:“ 尧 时石户农,肯易轩裳苦。”
(4).用为对人的敬称。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早携书剑将行马,忽枉轩裳特执裾。”  ——《漢語大詞典》
遵 zūn《國語辭典》

遵 [ zūn ]

  1. 顺著、循著。《楚辞·屈原·九歌·哀郢》:「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文选·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2. 依照。如:「遵命」。《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史记·卷四·周本纪》:「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往辙(往轍)wǎng zhé
前车之辙。喻成规。 明 陈子龙 《兵垣奏议·通敌实出权宜疏》:“歷阶决事,应变无穷,不必更泥往辙,使敌谓 秦 无人耳。”  ——《漢語大詞典》
风景(風景)fēng jǐng
(1).风光景色。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闥。” 唐 张籍 《送李司空赴镇襄阳》诗:“ 襄阳 由来风景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遯》:“一路行来,山青水緑,鸟语花香,真箇好风景也。”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 桃源 。”
(2).景况,情景。 宋 蒋捷 《女冠子》词:“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吾观孼龙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动鐘鼓’。今止三日,风景异常,想必是他把言语哄我。” 清 顾炎武 《与李子德书》:“ 汾州 米价每石二两八钱, 大同 至五两外,人多相食,在此日用之费,三倍华下。至此间风景,大非昨年。”《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公子 ﹞看了看家中风景依然,只一个 张进宝 ,管了个内外严肃。”
(3).犹风望。《晋书·刘毅传》:“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閭归其清流。”   ——《漢語大詞典》
憩 qì《國語辭典》

憩 [ qì ]

  1. 休息。如:「休憩」、「小憩」。晉·陶淵明〈閑情賦〉:「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中林 zhōng lín
林野。《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毛 传:“中林,林中。” 马瑞辰 通释:“《尔雅》:‘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犹云中野。” 三国 蜀 诸葛亮 《宅铭》:“迹逸中林,神凝巖端。” 唐 白居易 《及第后忆旧山》诗:“偶献《子虚》登上席,却吟《招隐》忆中林。” 明 宋登春 《秋日野望》诗:“听鸟中林性,看云故国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