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瑞花
唐 骆宾王 咏雪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骈字类编》
飘 ( 飄 ) piāo
飘 [ piāo ]
- ◎ 随风飞动:~扬。~摆。~散(sàn )。~洒。~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溢(飘荡洋溢)。~拂。~忽(a.风云等轻快地移动;b.摇摆,浮动)。~荡。~泊(同“漂泊”)。~渺(同“漂渺”)。~摇。~零(a.飘荡;b.漂泊,流落无依)。~~然。
朔雪 shuò xuě
北方的雪。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 龙山 。” 唐 戴叔伦 《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宋史·宋琪传》:“寒云翳日,朔雪迷空。”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岁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漢語大詞典》
灏气(灝氣)hào qì
(1).弥漫在天地间之气。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宋 曾巩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诗:“烦蒸翕已尽,灝气乃浮薄。” 清 吴伟业 《缥缈峰》诗:“灝气凌泬寥,一身若冰雪。”
(2).正大刚直之气。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十:“ 傅远度 汝舟 ,奇思灝气,高出一世。” 清 汤增璧 《崇侠篇》:“自道德坠地,士或儇薄无行。非有真体之内充,灝气之磅礴,而樽酒之间,詬誶交作,往往慾挞於市朝,以泄一时之忿。” ——《漢語大詞典》
(2).正大刚直之气。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十:“ 傅远度 汝舟 ,奇思灝气,高出一世。” 清 汤增璧 《崇侠篇》:“自道德坠地,士或儇薄无行。非有真体之内充,灝气之磅礴,而樽酒之间,詬誶交作,往往慾挞於市朝,以泄一时之忿。”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南宫 nán gōng
(1).南方星宿的宫,指朱鸟星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唐 孔颖达 疏:“推此则南宫好暘,北宫好燠,中宫四季好寒。” 唐 李频 《感怀献门下相公》诗:“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2).南面的住室或宫殿。《仪礼·丧服》:“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八:“北闕临玄水,南宫生絳云。”《明史·英宗后纪》:“ 武清侯 石亨 ……以兵迎帝於南宫。”
(3). 秦 、 汉 宫殿名。《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置酒 雒阳 南宫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南宫 在 雒州 雒阳县 东北二十六里 洛阳 故城中。”《后汉书·冯鲂传》:“明年,东巡郡国,留 鲂 宿卫 南宫 。”
(4).皇室及王侯子弟的学宫。《史记·儒林列传》:“ 高祖 过 鲁 , 申公 以弟子从师入见 高祖 於 鲁 南宫。”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泮宫在 兗州 曲阜县 西南二百里 鲁城 内宫之内。 郑 云泮之言半也。言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五明盛士,并宣北门之教;四姓小臣,稍罢南宫之学。”《宋史·真宗纪二》:“詔南宫北宅大将军以下,各勤讲肄,诸子十岁以上并受经学书,勿令废惰。”《宋史·职官志五》:“ 咸平 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 太祖 、 太宗 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
(5).尚书省的别称。谓尚书省象列宿之南宫,故称。《后汉书·郑弘传》:“ 建初 ,为尚书令…… 弘 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南朝 梁 丘仲孚 著《南宫故事》百卷,亦以南宫称尚书省。 唐 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诗:“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 清 宋琬 《拜梁少司农墓》诗:“尚思东阁开筵日,无復南宫曳履声。”又因进士考试多在礼部举行,故又专指六部中的礼部为南宫。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南隅》:“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宋 郭彖 《暌车志》卷五:“ 朱藻 字 元章 , 徽 人,某年南宫奏名,方待廷试。” 清 黄宗羲 《户部次公董公墓志铭》:“七试南宫不第,然达官高第,海内庸有不知,而无不知 次公 者。”
(6).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一折:“去年乡闈领解,南宫未利。”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入闱》:“山岳君恩隆重,主南宫大典,滥及愚蒙。”《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清 吴廷华 《沈孝子行》:“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7).借指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 米芾 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 米南宫 。 清 周亮工 《广金石韵府序》:“虽然 安石 《中郎》之帖, 清臣 《争坐》之书,皆足冠絶古今,而 南宫 评其有篆籀气。” 清 王士禛 《开先瀑布》诗:“伟矣 南宫 书,破壁鑱崔巍。”原注:“壁上有 米元章 大字。” 清 纳兰性德 《题米元章方圆菴碑》:“书至 南宫 而书之能事毕矣,然 南宫 书从 钟 、 王 来。”
(8).复姓。 春秋 有 南宫适 。见《论语·宪问》。适,一作“括”。 ——《漢語大詞典》
(2).南面的住室或宫殿。《仪礼·丧服》:“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八:“北闕临玄水,南宫生絳云。”《明史·英宗后纪》:“ 武清侯 石亨 ……以兵迎帝於南宫。”
(3). 秦 、 汉 宫殿名。《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置酒 雒阳 南宫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南宫 在 雒州 雒阳县 东北二十六里 洛阳 故城中。”《后汉书·冯鲂传》:“明年,东巡郡国,留 鲂 宿卫 南宫 。”
(4).皇室及王侯子弟的学宫。《史记·儒林列传》:“ 高祖 过 鲁 , 申公 以弟子从师入见 高祖 於 鲁 南宫。”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泮宫在 兗州 曲阜县 西南二百里 鲁城 内宫之内。 郑 云泮之言半也。言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五明盛士,并宣北门之教;四姓小臣,稍罢南宫之学。”《宋史·真宗纪二》:“詔南宫北宅大将军以下,各勤讲肄,诸子十岁以上并受经学书,勿令废惰。”《宋史·职官志五》:“ 咸平 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 太祖 、 太宗 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
(5).尚书省的别称。谓尚书省象列宿之南宫,故称。《后汉书·郑弘传》:“ 建初 ,为尚书令…… 弘 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南朝 梁 丘仲孚 著《南宫故事》百卷,亦以南宫称尚书省。 唐 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诗:“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 清 宋琬 《拜梁少司农墓》诗:“尚思东阁开筵日,无復南宫曳履声。”又因进士考试多在礼部举行,故又专指六部中的礼部为南宫。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南隅》:“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宋 郭彖 《暌车志》卷五:“ 朱藻 字 元章 , 徽 人,某年南宫奏名,方待廷试。” 清 黄宗羲 《户部次公董公墓志铭》:“七试南宫不第,然达官高第,海内庸有不知,而无不知 次公 者。”
(6).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一折:“去年乡闈领解,南宫未利。”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入闱》:“山岳君恩隆重,主南宫大典,滥及愚蒙。”《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清 吴廷华 《沈孝子行》:“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7).借指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 米芾 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 米南宫 。 清 周亮工 《广金石韵府序》:“虽然 安石 《中郎》之帖, 清臣 《争坐》之书,皆足冠絶古今,而 南宫 评其有篆籀气。” 清 王士禛 《开先瀑布》诗:“伟矣 南宫 书,破壁鑱崔巍。”原注:“壁上有 米元章 大字。” 清 纳兰性德 《题米元章方圆菴碑》:“书至 南宫 而书之能事毕矣,然 南宫 书从 钟 、 王 来。”
(8).复姓。 春秋 有 南宫适 。见《论语·宪问》。适,一作“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