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武少仪唐代〕《诸葛丞相庙(《蜀志》一作武侯祠)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因机定蜀延衰汉,
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执简焚香庙门武侯神象俨如

执简(執簡)zhí jiǎn
手持简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南史氏 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后以指任史官、御史之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爰及太史 谈 ,世惟执简; 子长 继志,甄序帝勣。”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明史·李世祺传》:“簪笔执简之臣,接跡囹圄;考槃薖轴之士,抗声鸿举。”  ——《漢語大詞典》
焚香 fén xiāng
(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釃酒,复道焚香。”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狄惟谦 ﹞遂令设席焚香,端笏立於其上。”如:焚香静坐;焚香操琴。
(2).烧香。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说岳全传》第二二回:“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如:焚香拜佛。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庙门(廟門)miào mén
(1).宗庙、寺庙的门。《书·顾命》:“诸侯出庙门俟。”《荀子·哀公》:“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2).特指殡宫的门。《礼记·丧服小记》:“无事不辟庙门,哭皆於其次。” 孔颖达 疏:“庙门,殯宫门也。”  ——《漢語大詞典》
武侯 wǔ hóu
三国 蜀 诸葛亮 死后谥为 忠武侯 ,后世称之为 武侯 。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诗:“ 武侯 立 岷 蜀 ,壮志吞 咸京 。”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 武侯 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陈衍 《元诗纪事·范五老》:“﹝ 范 ﹞每战必胜,尝有诗:‘……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説 武侯 。’”  ——《漢語大詞典》
神象 shén xiàng
亦作“ 神像 ”。
(1).指神灵的形象。《礼记·郊特牲》:“尸,神象也;祝,将命也。” 陈澔 集说:“尸所以象所祭者,故曰神象。”
(2).神鸟的形象。指凤凰。 晋 傅咸 《凤凰赋》:“仰天文以弥观兮,览神象乎太清。”
(3).指神的图像、塑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又有为 伍员 庙之神像者,五分其髯,谓之髭鬚神。” 清 曾国藩 《祭韩公祠文》:“ 国藩 履任之日,敬谨展謁,乃神像之旁有先师 孔子 之木主儼然在焉。”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  ——《漢語大詞典》
俨如(儼如)yǎn rú
(1).端庄貌。《新唐书·郭元振传》:“自朝还,对亲欣欣,退就室,儼如也。”
(2).宛如,好象。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民有积粟,野无饿殍,鷄犬牛羊散被草野,富庶充实,儼如承平之世。” 清 李天馥 《〈溉堂诗集〉序》:“鬚眉毕白,儼如 商洛 之就聘者。” 郭沫若 《苏联纪行》:“彼此本不相识,但国外相逢俨如旧友。”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1.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2.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3.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4.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5.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6.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7.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1.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