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忌 jì《國語辭典》
忌 [ jì ]
动- 憎恶、妒恨。如:「妒忌」、「猜忌」。《文选·李康·运命论》:「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
- 怕、畏惧。如:「顾忌」、「肆无忌惮」。《左传·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 禁戒。如:「忌讳」、「忌嘴」、「忌酒」、「生冷不忌」。
- 善妒的。《南史·卷四九·刘峻传》:「峻自序云:『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
- 亲丧之日称为「忌」。参见「忌日」、「忌辰」等条。
- 该禁戒的事。如:「犯口忌」。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宠 ( 寵 ) chǒng
宠 [ chǒng ]
- 爱:~爱。~儿。~信。~幸。得~。失~。争~。
- 纵容,偏爱:别把孩子~坏了。
- 妾:纳~。
- 推崇:尊~。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嫌 xián《國語辭典》
嫌 [ xián ]
名- 怨隙、仇怨。如:「尽释前嫌」。《镜花缘·第二回》:「只顾为著游戏小事,角口生嫌,岂料后来许多因果,莫不从此而萌。」
- 处于可疑的地位。如:「避嫌」。《文选·沈约·恩幸传论》:「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但在先有兄弟之好,今后有男女之嫌。」
- 厌恶、讨厌。如:「嫌弃」、「嫌贫爱富」、「这小孩很惹人嫌。」《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论者嫌其铜臭。」《红楼梦·第一九回》:「只知嫌人家脏。」
- 猜疑、怀疑。汉·王充《论衡·自纪》:「狱者嫌辜,卿决疑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那知这事,却来嫌我!」
- 近似。《荀子·礼论》:「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
养蒙(養蒙)yǎng méng
(1).谓以蒙昧自隐,修养正道。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颖达 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 明 李东阳 《重建首阳书院记》:“顾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则养蒙蓄鋭以待天下之用者,虽多不厌。”
(2).教养童蒙。 隋 王通 《中说·立命》:“不学《春秋》无以立断,不学《乐》无以知和,不学《书》无以议制,不学《易》无以通理。四者非具体不能及,故圣人后之,岂养蒙之具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千字文》:“若 闽中 所刊童蒙之本所差尤多,固非养蒙之道。” ——《漢語大詞典》
(2).教养童蒙。 隋 王通 《中说·立命》:“不学《春秋》无以立断,不学《乐》无以知和,不学《书》无以议制,不学《易》无以通理。四者非具体不能及,故圣人后之,岂养蒙之具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千字文》:“若 闽中 所刊童蒙之本所差尤多,固非养蒙之道。” ——《漢語大詞典》
恬 tián《國語辭典》
恬 [ tián ]
形- 安适、安然。如:「恬适」。《淮南子·精神》:「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
- 安静、清静。如:「恬静」。《红楼梦·第一○二回》:「路上风恬浪静,合家不必挂念。」
- 淡泊。如:「恬淡」。
- 淡漠。《韩非子·解老》:「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晋书·卷四九·谢鲲传》:「莫不服其远畅,而恬于荣辱。」
胜 ( 勝 ) shèng《國語辭典》
胜 [ shēng ]
- 参见「胜键」、「双胜类」等条。
智 zhì《國語辭典》
智 [ zhì ]
名- 聪明、识略。如:「才智」、「足智多谋」、「大智若愚」。《孟子·公孙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 姓。如宋代有智浃。
- 聪明的、深明事理的。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