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沈宫漏静,雨湿禁花寒。

戴叔伦唐代〕《春日早朝应制

仙仗肃朝官,承平圣主欢。月沈宫漏静,雨湿禁花寒。
丹荔来金阙,朱樱贡玉盘。六龙扶御日,只许近臣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月沈宫漏雨湿禁花

月沈
唐 戴叔伦 春日早朝应制 月沈宫漏静,雨湿禁花寒。
唐 孟郊 听琴 月沈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唐 李縠 和皮日休悼鹤 其一 露滴谁闻高叶坠,月沈休藉半阶明。
唐 罗邺 宿武安山有怀 窗间灯在犬惊吠,溪上月沈人罢舂。  ——《骈字类编》
宫漏 gōng lòu
古代宫中计时器。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唐 白居易 《同钱员外禁中夜直》诗:“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宋 欧阳修 《内直奉寄圣俞博士》诗:“独直偏知宫漏永,稍寒尤觉玉堂清。”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 元顺帝 自制宫漏,藏壶匱中,运水上下。”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夜半的宫漏,一点一滴,象扯不断的丝那样长。”  ——《漢語大詞典》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1. 「静 」的异体字。
雨湿(雨濕,雨溼)yǔ shī
亦作“ 雨溼 ”。指阴雨天。 晋 王羲之 《杂帖四》:“月半,念足下,穷思深至,不可居忍。雨溼,体气各何如?” 唐 杜甫 《兵车行》:“新鬼烦寃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仇兆鳌 注:“ 后汉 陈宠 为太守, 洛阳城 每阴雨常有哭声。”一本作“ 雨溼 ”。  ——《漢語大詞典》
禁花 jìn huā
(1).宫苑里的花。 唐 许浑 《洛阳道中》诗:“风起禁花晚,月明宫树秋。” 唐 卢纶 《皇帝感词》诗:“禁花呈瑞色,国老见星精。”
(2).指木香。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木香有二种……京师初无此花,始禁中有数架,花时民间或得之,相赠遗,号禁花,今则盛矣。”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