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萧横笛寂无声,

戴叔伦唐代〕《相思曲

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年别。紫萧横笛寂无声,
独向瑶窗坐愁绝。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恨满牙床翡翠衾,怨折金钗凤凰股。井深辘轳嗟绠短,
衣带相思日应缓。将刀斫水水复连,挥刃割情情不断。
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妾身愿作巫山云,
飞入仙郎梦魂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横笛无声

紫 zǐ《國語辭典》

紫 [ zǐ ]

  1. 红、蓝合成的颜色。《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2. 姓。如宋代有紫景望。
萧 ( 蕭 ) xiāo
萧 [ xiāo ]
  1. 即“艾蒿”。
  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
  3. 〔~~〕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
  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横笛 héng dí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危楼上,遥闻横笛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后汉 马融 所赋长笛…… 李善 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 融 之所赋者。” 胡道静 校证引 朱珔 《〈文选〉集释》:“至古笛多用竖吹,而今则横吹,犹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则用单竹。” 宋 李清照 《满庭霜》词:“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漢語大詞典》
寂 jì《國語辭典》

寂 [ jí ]

  1. 静。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元·张可久〈一 枝花·长天落彩霞套·梁州〉曲:「万籁寂,四山静。」
  2. 冷清、孤单。如:「孤寂」、「寂寥」、「寂寞」。
  1. 佛教称僧尼死亡为「寂」。如:「圆寂」。《景德传灯录·卷四·嵩岳慧安国师》:「偃身而寂。」
无声(無聲)wú shēng
(1).没有声音。《庄子·知北游》:“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一:“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金 元好问 《通奉大夫张君神道碑铭》:“舞云之春风,润物无声。” 巴金 《探索集·友谊》:“看见了 西园寺先生 、 清水先生 和其他几位朋友的眼泪……我却无声地哭了。”
(2).吞声;不说话。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元 倪瓒 《画竹赠申彦学》诗:“写出无声断肠句,鷓鴣嗁处竹苍苍。” 茅盾 《子夜》六:“他这无声的温柔的抗议,可以引出 林佩珊 的几句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