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芳 fāng《國語辭典》
芳 [ fāng ]
名- 花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当作艸香。」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赏」。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芳侵古道,晴翠连荒城。」宋·罗愿《尔雅翼·卷二·茞》:「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
-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声誉。如:「流芳百世」。
- 对人的敬称。如:「芳翰」、「芳仪」、「芳名」。
- 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名-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九春 jiǔ chūn
(1).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
(2).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漢語大詞典》
(2).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漢語大詞典》
歇 xiē《國語辭典》
歇 [ xiē ]
动- 休息。如:「这事不急,您歇会儿再做。」《说文解字·欠部》:「歇,息也。」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 停止。如:「歇业」、「歇手」。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凭栏处,潇潇雨歇。」
- 睡觉、住宿。如:「安歇」、「歇宿」。《水浒传·第三二回》:「当夜直吃到五更,叫小喽啰伏侍宋江歇了。」《红楼梦·第四四回》:「平儿就在李纨处歇了一夜。」
- 竭尽、凋零、衰败。南朝齐·谢朓〈王孙游〉诗:「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唐·李贺〈伤心行〉:「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 气味消散。《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 量词:➊ 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相当于「番」、「次」。《董西厢·卷五》:「送下阶来欲待别,又嘱付两三歇。」➋ 计算时段的单位。《水浒传·第四回》:「下得亭子,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
薰 xūn《國語辭典》
薰 [ xūn ]
名- 植物名。豆科零陵香属,多年生草本。叶细长,对生,赤花,黑实,具香气。可去臭气,治伤寒、头痛及腰痛等。也称为「蕙草」。
- 香气。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 烟气。《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二四》:「寻烟染芬,薰息犹芳。」
- 以火灼炙、烧灼。如:「薰鱼」、「薰肉」、「利欲薰心」。《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将穿响作内焚穬火薰之,潜氐歼焉。」通「熏」。
- 感染、感化。如:「薰陶」。唐·韩愈〈争臣论〉:「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宋·程颐〈论经筵第一劄子〉:「今士大夫家善教弟子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与之居处,使之薰染成性。」
- 教训。《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那意思,想著要把乾纲振起来,薰她一薰。」
- 温暖的、和煦的。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古同“恺”,快乐。
- 古同“凯”,胜利的。
十年 shí nián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