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策马(策馬)cè mǎ
(1).驱马使行。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策马谁可适,晤言谁为应。”《西游记》第六二回:“长老策马,须臾到门。” 峻青 《傲霜篇》:“在昏暗的夜里,在飒飒的寒风中,我们离开了温暖的家庭,辞别了老人,策马上路了。”
(2).古占星家用语。常与“王良”连用。意谓“王良主天马之星也。其动策马则车骑盈野。车骑盈野者,喻刀兵之乱也。”见《论衡·变动》“王良策马,车骑盈野” 刘盼遂 集解引 孙蜀丞 注。一说,策马亦星名。《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张守节 正义:“策一星,在王良前,主天子僕也…… 桓帝 当南郊,平明应出, 腾 ( 周腾 )仰观,曰:‘夫王者象星,今宫中星及策马星悉不动,上明日必不出。’” ——《漢語大詞典》
(2).古占星家用语。常与“王良”连用。意谓“王良主天马之星也。其动策马则车骑盈野。车骑盈野者,喻刀兵之乱也。”见《论衡·变动》“王良策马,车骑盈野” 刘盼遂 集解引 孙蜀丞 注。一说,策马亦星名。《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张守节 正义:“策一星,在王良前,主天子僕也…… 桓帝 当南郊,平明应出, 腾 ( 周腾 )仰观,曰:‘夫王者象星,今宫中星及策马星悉不动,上明日必不出。’” ——《漢語大詞典》
缘 ( 緣 ) yuán
缘 [ yuán ]
- 因由,因为:~由。~何(为何,因何)。~故。~起。
- 宿命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分(fèn )。化~。姻~。一面之~。
- 沿,顺着:~法(沿袭旧法)。~木求鱼。
- 边:边~。
云路(雲路)yún lù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漢語大詞典》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漢語大詞典》
开缄(開緘)kāi jiān
开拆(函件等)。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宋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 清 曹寅 《偶得木瓜二枚送橘圃》诗之二:“开缄已许疎襟透,岂惜常年损俸钱。” ——《漢語大詞典》
扣 kòu《國語辭典》
扣 [ kòu ]
动- 牵、勒住。《说文解字·手部》:「扣,牵马也。」《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驾将走邮棠,大子与郭荣扣马。」
- 套住,把圈环状的东西钩结住。如:「扣纽扣」、「将门扣上」。
- 抓住、贴紧。如:「扣住原则」、「扣紧主题」、「扣人心弦」。
- 押解、拘留。如:「扣押」、「扣留」。《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那知州姓贺,奉了这项公事,不敢怠慢,即时扣了店主人到来,听四人的口词。」
- 敲、击。如:「扣钟」、「扣槃扪烛」。《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诗:「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通「叩」。
- 攻打。如:「扣城不下」。《封神演义·第五回》:「扣玄关,天昏地暗;击地户,鬼泣神钦。」
- 扳动。如:「打靶时,枪托抵住肩窝,瞄准准星,用食指扣动扳机。」
- 戴上、施加。如:「他不知不觉被扣上一个罪名。」、「武大郎被扣了顶大绿帽。」
- 减掉、减去。如:「扣钱」、「扣分」、「扣进度」、「七折八扣」。
- 一种烹饪方法。将主要材料处理好,依序装入碗里,再加上佐料或调味料等,蒸或炖至熟透,吃时再倒盖于碗盘中。如:「梅干扣肉」、「南乳扣肉」。
- 用来钩结的环状物。如:「钮扣」、「鞋扣」、「绳扣」、「领扣」。也作「扣」。
- 减算价钱的比例数。如:「折扣」。
玉音 yù yīn
(1).尊称帝王的言语。《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 苏森 《〈栾城集〉后序》:“ 孝宗皇帝 玉音问曰:‘ 子由 之文平淡而深造於理,《欒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
(2).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 宋 杨亿 《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3).清越优雅的声音。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七:“灵凤抚云舞,神鸞调玉音。” 唐 元稹 《和乐天感鹤》:“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復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4).磬音。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兴辟雍之庠序,集国子,修文德。发金声,振玉音。”
(5).念经的声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车驾诣景灵宫孟饗》:“崇禋馆道士二十四员,在殿墀下叙立,举玉音法事。”
(6).佳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妾 陆氏 ,居东山望村。三日内,当候玉音。” ——《漢語大詞典》
(2).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 宋 杨亿 《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3).清越优雅的声音。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七:“灵凤抚云舞,神鸞调玉音。” 唐 元稹 《和乐天感鹤》:“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復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4).磬音。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兴辟雍之庠序,集国子,修文德。发金声,振玉音。”
(5).念经的声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车驾诣景灵宫孟饗》:“崇禋馆道士二十四员,在殿墀下叙立,举玉音法事。”
(6).佳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妾 陆氏 ,居东山望村。三日内,当候玉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