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那言 nà yán
岂知;岂料。 唐 元稹 《古社》诗:“主人议芟斫,怪见不敢前。那言空山烧,夜随风马奔。” 唐 元稹 《酬别致用》诗:“昨来窜 荆 蛮,分与平生隳。那言返为遇,获见心所奇。” ——《漢語大詞典》
苦行 kǔ xíng
(1).宗教徒指受冻、挨饿、拔发、裸形、炙肤等刻苦自己身心的行为。谓行之可求得解脱。《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 唐 王维 《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禪师幼孤……去诣乡校,见 周 孔 书,曰世教耳,誓苦行求佛道。”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今之学佛者,非学其弃 浄饭王 之位而苦行於 雪山 之中也,学其能成佛之道而已。”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七章:“耶稣教在中世纪最重苦行,人们都要牺牲现世的快乐去谋来世的解救。”
(2).指寺庙里做杂务的人。《景德传灯录·丰干禅师》:“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 寒山子 、 拾得 ,二人执爨,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体解。”《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这汉原是州东 墦臺寺 里一箇和尚,苦行便是 墦臺寺 里行者。”
(3).谓以常人所难忍受的生活折磨自己。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 明 侯方域 《太子丹论》:“狃於成败之形,而不察於确然之数,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为罪,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 巴金 《关于〈海的梦〉》:“我反对禁欲主义者的苦行,不赞成自找苦吃。” ——《漢語大詞典》
(2).指寺庙里做杂务的人。《景德传灯录·丰干禅师》:“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 寒山子 、 拾得 ,二人执爨,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体解。”《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这汉原是州东 墦臺寺 里一箇和尚,苦行便是 墦臺寺 里行者。”
(3).谓以常人所难忍受的生活折磨自己。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 明 侯方域 《太子丹论》:“狃於成败之形,而不察於确然之数,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为罪,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 巴金 《关于〈海的梦〉》:“我反对禁欲主义者的苦行,不赞成自找苦吃。” ——《漢語大詞典》
役 yì《國語辭典》
役 [ yì ]
动- 戍守边疆。《说文解字·彳部》:「役,戍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使唤、差遣。如:「役使」、「奴役」。《孟子·离娄上》:「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 作为、施行。《礼记·表记》:「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
- 服事。《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晋·杜预·注:「役,事也。」
- 吸引、牵缠。唐·孟郊〈古离别〉诗:「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唐·顾敻〈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词:「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 士兵。《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 事件。多指战争而言。如:「战役」、「八二三之役」。《左传·昭公五年》:「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
- 为国家所尽的义务、劳力。如:「兵役」、「服役」。
- 供差遣的人。如:「苦役」、「仆役」、「杂役」。《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陶潜传》:「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值 zhí《國語辭典》
值 [ zhí ]
名- 价格。如:「价值」。
- 数值的简称。如:「平均值」。
- 面对。《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义纵传》:「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汉·王充《论衡·实知》:「至汉兴,长乐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值其墓,竟如所言。」
- 执行勤务。如:「值班」、「值勤」。
- 抵得上。《水浒传·第六回》:「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红楼梦·第三一回》:「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值 [ zhì ]
动- 持、拿著。《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 时间长:~古。~祖。长~。永~。
-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 深奥:言近旨~。
- 姓。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徂征 cú zhēng
(1).前往征讨;出征。《书·大禹谟》:“惟时 有苗 弗率,汝徂征。” 宋 陆游 《睡起已亭午终日凉甚有赋》诗:“颇闻王旅徂征近, 敷水 条山 兴已狂。”《金史·完颜匡传》:“徂征 三秦 ,震惊来附。”《清史稿·礼志九》:“ 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徂征仪二。”
(2).谓远行。《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牵世婴时网,驾言远徂征。” 吕延济 注:“驾言,谓驾车马出游也。徂,往;征,行也。” 唐 李嘉祐 《送从侄端之东都》诗:“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 宋 梅尧臣 《送周寺丞宰新郑》诗:“仲冬吉徂征,晓月在环玦。”
(3).奔流;流逝。 汉 应玚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八:“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漢語大詞典》
(2).谓远行。《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牵世婴时网,驾言远徂征。” 吕延济 注:“驾言,谓驾车马出游也。徂,往;征,行也。” 唐 李嘉祐 《送从侄端之东都》诗:“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 宋 梅尧臣 《送周寺丞宰新郑》诗:“仲冬吉徂征,晓月在环玦。”
(3).奔流;流逝。 汉 应玚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八:“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