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垂拂拭惠,感激愿相投。

窦常唐代〕《求自试

仙禁祥云合,高梧彩凤游。沈冥求自试,通鉴果蒙收。
文墨悲无位,诗书误白头。陈王抗表日,毛遂请行秋。
双剑曾埋狱,司空问斗牛。希垂拂拭惠,感激愿相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拂拭感激相投

希 xī《國語辭典》

希 [ xī ]

  1. 少有、不多。如:「希罕」、「物以希为贵」、「人生七十古来希」。《论语·公冶长》:「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通「稀」。
  1. 渴望、恳求。如:「希求」、「希冀」。《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
  2. 仰慕。《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3. 止、渐歇。《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 姓。如宋代有希缋。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1.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2.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1.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2.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1.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2.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拂拭 fú shì
(1).掸拂;揩擦。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无盐女 ﹞於是乃拂拭短褐,自诣 宣王 愿一见。” 唐 白居易 《感镜》诗:“今朝一拂拭,自照顦顇容。”《坛经·行由品》:“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臺。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明 刘基 《从军五更转》诗:“健儿争先起,拂拭宝刀看。” 叶圣陶 《城中·病夫》:“他无意识地把草帽除下,一只手从裤袋里掏出一块手巾来拂拭额上的汗。”
(2).吹拂;掠过。 巴金 《〈春〉序》:“我写完《春》,最后一次放下我的自来水笔,稍微感到疲倦地掉头四顾,春风从窗外进来,轻轻拂拭我的脸颊。” 峻青 《秋色赋·珊瑚沙》:“长堤上面,婆娑多姿的垂柳,在风中轻轻地摆动,长长的柳丝,温柔地拂拭着洲上人家的屋顶。”
(3).修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以为掾。 充 每聚会, 贾 女於青璅中看见 寿 ,悦之……自是 充 觉女盛自拂拭,説畅有异於常。”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二:“ 未央 綵女弃鸣篪,争见拂拭生光仪。”
(4).提拔;赏识。 唐 符载 《祭樊司空文》:“呜呼! 载 本诸生,器识孱愚,猥辱拂拭,化珉为瑜。”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尉乃鉴之,爱之,重之,与天下之有识者更拂拭而赞叹之。” 清 黄遵宪 《鸟之珠歌》:“自蒙拂拭众人惊,奚啻黄金长声价。”  ——《漢語大詞典》
惠 huì《國語辭典》

惠 [ huì ]

  1. 恩、好处。如:「恩惠」、「略施小惠」。《左传·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2. 姓。如战国时宋有惠施。
  1. 赐赠、赠送。三国魏·曹植〈喜雨〉诗:「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唐·郑谷〈宗人惠四药〉诗:「宗人忽惠西山药,四味清新香助茶。」
  2. 宠爱。《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唐·张潮〈江风行〉:「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
  1. 柔顺、和顺。《诗经·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 请求人时的敬辞。如:「惠存」、「惠顾」、「惠临」、「惠赐一票」。
感激 gǎn jī
(1).感奋激发。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 升 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2).引申指激动,有生气。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 张旭 ﹞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清 谭献 《〈明诗录〉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
(3).衷心感谢。《宋书·范晔传》:“又有 王国寺 法静尼 亦出入 义康 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水浒传》第七九回:“ 韩存保 感激无地,就请出 党世雄 相见,一同管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多谢收留,感激不尽。” 老舍 《善人》:“她只能去为别人服务,可是谁感激她,同情她呢?”  ——《漢語大詞典》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1.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相投 xiāng tóu
(1).彼此合得来。《朱子语类》卷三二:“但 庄子 説的怪诞,但他是与这般人相投,都自恁地没检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他每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 丁玲 《韦护》第二章二:“原来两人并不怎样相投,时时吵嘴。”
(2).投靠;投奔。《南史·王懿传》:“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
(3).求托。《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用 道:‘小生自离了此间,又早二年。如今在一个大财主家做门馆,他要办筵席,用着十数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鲤鱼,因此特地来相投足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