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文墨 wén mò
(1).文书辞章。亦指写文章,从事文字工作。《史记·萧相国世家》:“今 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宋 叶适 《答吴明辅书》:“往 陈寿老 言其表弟齿甚少,文墨颖异,超越辈流。”《水浒传》第十五回:“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来往。”
(2).写文章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 汉 刘桢 《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张桌儿上摆着许多零碎物件,多是人家动用家伙,无非是些灯台、铜杓、壶瓶、碗碟之类,看不得在文墨眼里的。”
(3).指文化知识。《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那时城厢内外,倒知得 周 家中举的事,只是谁人不识得 周 家儿子没有什么文墨,就统通知道是财神用事的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朝你提亲的对象,都是有文墨的人。”
(4).刑律判状。《汉书·刑法志》:“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北史·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恆典。”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武备》:“及其僨事,则一旦以文墨绳之,呜呼,如是而谓之善将将,吾见其以国与敌也矣。” ——《漢語大詞典》
(2).写文章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 汉 刘桢 《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张桌儿上摆着许多零碎物件,多是人家动用家伙,无非是些灯台、铜杓、壶瓶、碗碟之类,看不得在文墨眼里的。”
(3).指文化知识。《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那时城厢内外,倒知得 周 家中举的事,只是谁人不识得 周 家儿子没有什么文墨,就统通知道是财神用事的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朝你提亲的对象,都是有文墨的人。”
(4).刑律判状。《汉书·刑法志》:“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北史·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恆典。”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武备》:“及其僨事,则一旦以文墨绳之,呜呼,如是而谓之善将将,吾见其以国与敌也矣。” ——《漢語大詞典》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动-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无位(無位)wú wèi
(1).没有界限或位置。 晋 郗超 《奉法要》:“夫罪福之於逆顺,固必应而无差者也。苟昧斯道,则邪正无位,寄心无準矣。” 晋 王谧 《答桓太尉书》:“况佛教喻一生於弹指,期要终於永刼,语灵异之无位,设报应於未兆,取之能信,不亦难乎!”
(2).指没有一定的地位。 明 刘基 《全婴堂序》:“夫济人利物,无位不能焉。”
犹失位。谓在上故贵,但无人君之德,则失其位。《易·繫辞上》:“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尚秉和 注:“在上故贵,失正故无位。” ——《漢語大詞典》
(2).指没有一定的地位。 明 刘基 《全婴堂序》:“夫济人利物,无位不能焉。”
犹失位。谓在上故贵,但无人君之德,则失其位。《易·繫辞上》:“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尚秉和 注:“在上故贵,失正故无位。” ——《漢語大詞典》
诗书(詩書)shī shū
(1).《诗经》和《尚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2).泛指书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诗作和书法。《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
(4).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书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诗作和书法。《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
(4).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漢語大詞典》
误 ( 誤 ) wù
误 [ wù ]
- 错,不正确:错~。失~。笔~。~差(chā)。
- 耽搁:耽~。
-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国。~人子弟。
-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伤。
白头(白頭)bái tóu
(1).犹白发。形容年老。《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 韩 之交。”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意志何时,復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况臣母子,各已白头,兄弟二人,皆任远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五:“白头相见 山东 路,谁惜荷衣两少年。”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六十:“ 骡马街 南 刘二家 ,白头诗客戏生涯。”
(2).谓夫妇互相敬爱,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谦 《变白头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
(3).指年老的尊亲。 清 孙枝蔚 《客句容》诗之三:“妇呻女吟常满屋,音书早晚慰白头。”
(4). 清 代豪绅富户组织领导的乡勇。头裹白布,故称。《太平天囯歌谣·破假大炮》:“乡绅、财主也有兵勇,个个头上围白布,叫白头。”
(5).鸟名。即白头翁。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禽鸟之名,多不可纪,白头称公,黄头称子,羣飞且鸣,是将鬭矣。”参见“ 白头翁 ”。 ——《漢語大詞典》
(2).谓夫妇互相敬爱,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谦 《变白头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
(3).指年老的尊亲。 清 孙枝蔚 《客句容》诗之三:“妇呻女吟常满屋,音书早晚慰白头。”
(4). 清 代豪绅富户组织领导的乡勇。头裹白布,故称。《太平天囯歌谣·破假大炮》:“乡绅、财主也有兵勇,个个头上围白布,叫白头。”
(5).鸟名。即白头翁。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禽鸟之名,多不可纪,白头称公,黄头称子,羣飞且鸣,是将鬭矣。”参见“ 白头翁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