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题桂阳印,持寄朗陵兄。

权德舆唐代〕《郴州换印缄遣之际率成三韵,因寄李二兄员外使君

缄题桂阳印,持寄朗陵兄。刺举官犹屈,风谣政已成。
行看换龟纽,奏最谒承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缄题桂阳持寄

缄题
信函的封端  ——《整理自网络》
桂阳(桂阳)
唐 王昌龄 送万大归长沙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  ——《骈字类编》
印 yìn《國語辭典》

印 [ yìn ]

  1.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图章。如:「官印」、「钢印」、「玉印」。《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2. 痕迹。如:「脚印」、「手印」。
  3. 印度的简称。如:「中印条约」。
  4. 姓。如唐代有印伦。
  1. 在物体上留下痕迹。如:「烙印」、「印上指纹」。
  2. 印刷。如:「刊印」、「排印」、「翻印」、「这本书已经印好了。」
  3. 符合。如:「心心相印」。
持寄 chí jì
持物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权德舆 《郴州换印因寄员外使君》诗:“缄题 桂阳 印,持寄 朗陵 兄。” 宋 王安石 《怀元度》诗之三:“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漢語大詞典》
朗 lǎng《國語辭典》

朗 [ lǎng ]

  1. 明亮。如:「明朗」、「晴朗」。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 响亮。如:「朗诵」、「朗读」。《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
陵 líng《國語辭典》

陵 [ líng ]

  1. 大土山。如:「丘陵」、「山陵」。《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三國魏·曹植〈鰕䱇篇〉:「駕言登五嶽,然後小陵丘。」
  2. 帝王的墳墓。如:「陵寢」、「十三陵」。唐·杜牧〈登樂遊原〉詩:「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間坐一個看陵的太監,穿著蟒袍。」
  3. 姓。如明代有陵茂。
  1. 登、升。《左傳·成公二年》:「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北魏·溫子昇〈為西河王謝太尉表〉:「將短翮難以陵高,駑乘無由致遠。」
  2. 超越、踰越。如:「陵駕」。《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
  3. 欺侮、侵犯。如:「陵辱」。《左傳·隱公三年》:「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漢·王符《潛夫論·忠貴》:「而乃欲任其私知,竊君威德,以陵下民。」通「凌」。
  4. 淬礪。《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勵。」王先謙·集解:「陵謂厲兵刃也。」
兄 xiōng《國語辭典》

兄 [ xiōng ]

  1. 称谓:➊ ​ 用以称同胞先出生者。如:「长兄如父」。➋ ​ 用以尊称同辈中比自己年纪大的男性。如:「表兄」。➌ ​ 朋友间相互的敬称。如:「仁兄」、「老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