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王亲捧土,爱女复边茔。
二陵恭妇道,六寝盛皇情。礼逊生前贵,恩追殁后荣。
幼王亲捧土,爱女复边茔。东望长如在,谁云向玉京。
后庭攀画柳,上陌咽清笳。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
寿宫星月异,仙路往来赊。纵有迎仙术,终悲隔绛纱。
幼王亲捧土,爱女复边茔。东望长如在,谁云向玉京。
后庭攀画柳,上陌咽清笳。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
寿宫星月异,仙路往来赊。纵有迎仙术,终悲隔绛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幼 yòu《國語辭典》
幼 [ yòu ]
名- 小孩子。如:「男女老幼」、「扶老携幼」。唐·韦应物〈送杨氏女〉诗:「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 爱护。《孟子·梁惠王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汉·赵岐·注:「幼,犹爱也。」
- 年纪小的。如:「幼年」、「幼小」、「幼童」。
- 初生的。如:「幼虫」、「幼苗」、「幼娥」。
- 知识浅薄、不成熟。如:「他的思想行为太过幼稚,不足以担当大任。」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 婚姻:~事。
-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捧土 pěng tǔ
东汉 初, 朱浮 为大将军 幽州 牧,负责讨定北边。 渔阳 太守抗命, 朱浮 写信给他说:“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 渔阳 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 孟津 ,多见其不知量也。”见《后汉书·朱浮传》。后以“捧土”喻不自量力,或反用其意。 唐 李白 《北风行》:“ 黄河 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清 唐孙华 《过淮阴见数百人舁土置城下问之云河堤欲溃将以土塞城门》诗:“精卫衔石心已尽, 孟津 捧土谁能壅。” ——《漢語大詞典》
爱女(愛女)ài nǚ
(1).指宠爱的女儿。《战国策·楚策二》:“ 秦王 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好翫习音者以懽从之。”
(2).贪爱女色。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后门外横着尸首,牌写着数行字出示:这廝一生爱女,今番入死。”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小二哥,你也知道我粧孤爱女,你肯与我做个落花的媒人,与那 贺 家姐姐做一程儿伴,我便与你换上盖也。” ——《漢語大詞典》
(2).贪爱女色。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后门外横着尸首,牌写着数行字出示:这廝一生爱女,今番入死。”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小二哥,你也知道我粧孤爱女,你肯与我做个落花的媒人,与那 贺 家姐姐做一程儿伴,我便与你换上盖也。”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边 ( 邊 ) biān《國語辭典》
- 「邊 」的異體字。
茔 ( 塋 ) yíng
茔 [ yíng ]
- ◎ 坟墓,坟地:坟~。~地。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