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权德舆唐代〕《寓兴

弱冠无所就,百忧钟一身。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风烟隔嵩丘,羸疾滞漳滨。昭代未通籍,丰年犹食贫。
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俯首愧僮仆,蹇步羞亲宾。
岂伊当途者,一一由中人。已矣勿复言,吾将问秋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世德颠坠素怀堙沦

世德 shì dé
(1).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郑玄 笺:“以其世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及一日有文移发召之警,则又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僕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以遗绍自肩,谓世德传衍在予。”
(2).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李善 注:“言歌咏世有俊德者之盛业。”  ——《漢語大詞典》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1.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2.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3.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1.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2.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1. 姓。如汉代有既良。
颠坠(顛墜)diān zhuì
(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漢語大詞典》
素怀(素懷)sù huái
平素的怀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南史·张融传》:“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 唐 王维 《瓜园诗》:“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明 张景 《飞丸记·故旧存身》:“但不知、何日得早报高恩愜素怀。”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堙沦(堙淪)yīn lún
堙没;沉沦。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河灾汎东郡,庐井多堙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