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江柳
唐 杜甫 不离西阁二首 其一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
唐 孟郊 夷门雪赠主人 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唐 罗隐 京口见李侍郎 傞傞江柳欲矜春,铁瓮城边见故人。
宋 苏轼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骈字类编》
唐 孟郊 夷门雪赠主人 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唐 罗隐 京口见李侍郎 傞傞江柳欲矜春,铁瓮城边见故人。
宋 苏轼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骈字类编》
断肠(斷腸)duàn cháng
(1).割开或切断肠子。《三国志·魏志·华佗传》:“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2).谓肠断折。参见“ 断肠猿 ”。
(3).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 巫山 枉断肠。” 宋 苏轼 《次韵回文》之二:“红牋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郭沫若 《牧羊哀话》:“像这样断肠地方,伤心国土,谁还有铁石心肠,再能够多住片时片刻呢?”
(4).秋海棠花的别名。 清 黄宗羲 《小园记》:“至於丽春、款冬……断肠、洗手、红姑、虞美,丛生砌下,递换疄间,非盆盎之所收拾也。” ——《漢語大詞典》
(2).谓肠断折。参见“ 断肠猿 ”。
(3).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 巫山 枉断肠。” 宋 苏轼 《次韵回文》之二:“红牋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郭沫若 《牧羊哀话》:“像这样断肠地方,伤心国土,谁还有铁石心肠,再能够多住片时片刻呢?”
(4).秋海棠花的别名。 清 黄宗羲 《小园记》:“至於丽春、款冬……断肠、洗手、红姑、虞美,丛生砌下,递换疄间,非盆盎之所收拾也。” ——《漢語大詞典》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名-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名-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名- 之语音。
黄丝(黄絲)huáng sī
(1).黄色纤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乃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黄丝之布,欲献之。”
(2).黄色的蚕丝。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剉檗染黄丝,黄丝歷乱不可治。” 唐 张说 《梁四公记》:“ 扶桑国 使使贡方物有黄丝三百斤,即 扶桑 蚕所吐, 扶桑 灰汁所煮之丝也。帝有金炉重五十斤,係六丝以悬炉,丝有餘力。”
(3).指刚抽芽叶之柳条。 唐 戎昱 《赋得江上柳送人》:“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
(4).指花粉管。 唐 白居易 《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堦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釵葶抽碧股,粉蘂扑黄丝。” ——《漢語大詞典》
(2).黄色的蚕丝。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剉檗染黄丝,黄丝歷乱不可治。” 唐 张说 《梁四公记》:“ 扶桑国 使使贡方物有黄丝三百斤,即 扶桑 蚕所吐, 扶桑 灰汁所煮之丝也。帝有金炉重五十斤,係六丝以悬炉,丝有餘力。”
(3).指刚抽芽叶之柳条。 唐 戎昱 《赋得江上柳送人》:“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
(4).指花粉管。 唐 白居易 《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堦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釵葶抽碧股,粉蘂扑黄丝。” ——《漢語大詞典》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动-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 全;完全:~全。人到~了。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 同“斋”。
- 斋戒:~三日而后行。
- 庄敬:~庄。~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