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使流千载,垂芳在典坟。

王履贞唐代〕《青云干吕

异方占瑞气,干吕见青云。表圣兴中国,来王谒大君。
迎祥殊大乐,叶庆类横汾。自感明时起,非因触石分。
映霄难辨色,从吹乍成文。须使流千载,垂芳在典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使千载垂芳典坟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1.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2.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4.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5.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6.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7.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1.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1. (一)​、
  1. 之又音。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1.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3.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4.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1.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3.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4.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5.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1.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2.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3.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4.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千载(千載)qiān zǎi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漢語大詞典》
垂芳 chuí fāng
留下芳香。比喻流传美名。 汉 蔡邕 《刘镇南碑》:“昭示来世,垂芳后昆。”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显授符虎,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能义形家国,理极忠贞,使 黄河 如带,垂芳不朽,盛矣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 苻坚 屡胜而骄,欲垂芳千载,而 西域 来人亦颇有劝其出兵者。”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典坟(典墳)diǎn fén
亦作“ 典賁 ”。 三坟五典的省称。指各种古代文籍。《淮南子·齐俗训》:“衣足以覆形,从典坟,虚循挠便身体,适行步。”《隶续·汉郎中王政碑》:“研典賁。” 洪适 释:“碑以‘賁’为‘坟’。” 晋 潘岳 《扬荆州诔》:“游目典坟,纵心儒术。” 宋 梅尧臣 《送代州钱防御》诗:“鐘鼓陈牛酒,衣裘论典坟。”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 曹葆华 《悼--敬献于沫若先生之灵》诗:“我把灵魂在典坟中埋葬,从朝至晚与古人谈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