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动-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 参见「鼓吹」(一)条。
笳 jiā《國語辭典》
笳 [ jiā ]
名- 乐器名。即胡笳。似笛,本为胡人的吹奏乐器,后用于军中。《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宋·陆游〈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词:「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也?」
覆 fù《國語辭典》
覆 [ fù ]
动- 翻倒、倾倒。如:「车翻覆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论语·子罕》:「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 反转。如:「反复无常」、「翻来覆去」。
- 毁灭、消灭。如:「倾覆」、「颠覆」。《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
- 回、还。如:「答覆」、「复信」。《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逢瓜代回国,到京复命,请假修墓来的。」同「复 」。
- 详察。《旧唐书·卷一一○·邓景山传》:「以镇抚纪纲为己任,检覆军吏隐没者。」
- 遮盖。如:「覆盖」。《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聊斋志异·卷五·阳武侯》:「见舍上鸦鹊群集,竞以翼覆漏处。」
- 隐藏、埋伏。《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魏书·卷八九·酷吏传·李洪之传》:「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 重、再。如:「重覆」。同「复 」。
楼雪(楼雪)
杜甫晚出左掖诗见宫云下楼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池冰晓合胶船底雪 晴销露瓦沟 ——《骈字类编》
祝 zhù《國語辭典》
祝 [ zhù ]
名- 祭祀时主持祭礼的人。《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
- 寺庙主持人。如:「庙祝」。
- 祭祀所念的祷告词。《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辽史·卷四九·礼志一》:「合门使读祝讫,复位坐。」
- 姓。如春秋时魏国有祝侘。
- 祈祷、祈求。如:「祝福」、「祝平安快乐」。
- 庆贺、颂贺。如:「庆祝」、「祝贺」。
纛 dào《國語辭典》
纛 [ dào ]
名- 以牦牛尾或雉尾为装饰的大旗,古时多用在丧葬大事及显贵人家。《周礼·地官·乡师》:「及葬持纛,以与匠师御育匶而治役。」
- 舞者所持的羽毛。《尔雅·释言》:「纛,翳也。」邢昺疏引孙炎曰:「纛,舞者所持羽也。」
- 军中的大旗。《周书·卷一七·刘亮传》:「亮乃将二十骑,先竖纛于近城高岭,即驰入城中。」
纛 [ dú ]
- (一)之又音。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旗风(旗风)
唐 项斯 边游 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