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合声虽应,劳歌调自悲。

耿湋唐代〕《春日书情寄元校书伯和相国元子

数岁平津邸,诸生出门时。羁孤力行早,疏贱托身迟。
芳草看无厌,青山到未期。贫居悲老大,春日上茅茨。
卫玠琼瑶色,玄成鼎鼐姿。友朋汉相府,兄弟谢家诗。
律合声虽应,劳歌调自悲。流年不可住,惆怅镜中丝。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劳歌自悲

律 lǜ《國語辭典》

律 [ lǜ ]

  1. 法令、法则。如:「法律」。《易经·师卦·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
  2. 格式、规则。如:「定律」、「格律」。《淮南子·览冥》:「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3. 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阳律。如:「律吕」。
  4. 节奏。如:「旋律」、「音律」、「韵律」。
  5. 律诗的简称。如:「五律」、「七律」。
  6. 姓。如汉代有律子公。
  1. 约束。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韩非子·难四》:「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则是皆无贞廉也。」《金史卷一一○·杨云翼传》:「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
  2. 效法、遵守。《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唐·刘禹锡〈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诗:「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
  1. 山势高大险峻。参见「[[律律]]」条。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1.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2.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4.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5.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6.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7.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8.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1. 配偶。如:「天作之合」。
  2.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3.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4.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1.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2.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2.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劳歌(勞歌)láo gē
(1).劳作者之歌。《晋书·礼志中》:“新礼以为輓歌出於 汉武帝 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 唐 张旭 《清溪泛舟》诗:“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 明 王世贞 《阜城道中》诗:“春色昼冥冥,劳歌倦自听。”
(2).忧伤、惜别之歌。 唐 骆宾王 《送吴七游蜀》诗:“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唐 许浑 《谢亭送别》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漢語大詞典》
调 ( 調 ) tiáo/diào/zhōu
调 [ tiáo ]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5. 调理使康复:~养。~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调 [ diào ]
  1. 乐曲;乐谱:曲~。采菱~。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3.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8. 调动:岗位~整。
  9.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研。内查外~。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 调换:~座位。
调 [ zhōu ]
     ◎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自悲
欧阳脩杂记蚓食土而饮泉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耶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耶  ——《韵府拾遗 支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