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贤人(賢人)xián rén
(1).有才德的人。《易·繫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一个贤人若是甘心受苦难而一声不出,一个凡人就必须说出自己的苦难,以便自居为贤人。”
(2).浊酒的别名。《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唐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 宋 陆游 《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参见“ 贤人酒 ”。 ——《漢語大詞典》
(2).浊酒的别名。《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唐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 宋 陆游 《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参见“ 贤人酒 ”。 ——《漢語大詞典》
嘉尚 jiā shàng
称赞;崇尚。《三国志·魏志·满宠传》:“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 宋 费衮 《梁溪漫志·大观廷策士》:“今名儒鉅公,嘉尚清节,题跋盈轴。”《明史·广西土司传二·太平》:“尔等不烦师旅,奉印来归,嚮慕之诚,良足嘉尚。”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重看校稿,校正不少,殊可嘉尚。”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制 ( 製 ) zhì《國語辭典》
制 [ zhì ]
名- 法度、規定。如:「法制」、「制度」。《禮記·曲禮上》:「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 父母喪事。如:「守制」、「父制」、「母制」。《紅樓夢·第一一四回》:「因在制中,不便行禮。」
- 製造。如:「制作」。《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同「製 」。
- 訂定、規劃。如:「制禮作樂」、「因地制宜」。
- 管束、阻止。如:「管制」、「限制」。《淮南子·脩務》:「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
- 決斷、裁決。如:「裁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制曰:『可。』」
- 切割。《淮南子·主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名-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 姓。如汉代有古霸。
-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遗风(遺風)yí fēng
亦作“ 遗凮 ”。
(1).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史记·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在官脩德,民歌遗凮。” 洪适 释:“凮即风字。”《南史·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 舜 之遗风。” 宋 陈亮 《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 清 刘廷玑 《结交行》:“ 羊 左 遗风邈莫攀, 管 鲍 高情亦乌有。” 郭沫若 《牧羊哀话》四:“ 朝鲜 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
(2).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淮南子·原道训》:“扬 郑 卫 之浩乐,结激 楚 之遗风。” 高诱 注:“遗风,犹餘声也。”《汉书·董仲舒传》:“夫 虞氏 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 孔子 在 齐 而闻《韶》也。” 宋 黄庭坚 《听崇德君鼓琴》诗:“古人已矣古乐在,髣髴《雅》《颂》之遗风。”
(3).疾风。《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纵骋驰騖,忽如影靡。遇都越国,蹶如歷块。追奔电,逐遗风。” 李善 注:“遗风,风之疾者也。” 汉 扬雄 《甘泉赋》:“声駢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 元 马臻 《题画海南入贡天马图》诗:“雄姿挺挺浴海气,一刷万里追遗风。”
(4).特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騏。”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遗风,千里马也。” 南朝 梁 沈约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将御遗风軫,远侍瑶臺会。” ——《漢語大詞典》
(1).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史记·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在官脩德,民歌遗凮。” 洪适 释:“凮即风字。”《南史·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 舜 之遗风。” 宋 陈亮 《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 清 刘廷玑 《结交行》:“ 羊 左 遗风邈莫攀, 管 鲍 高情亦乌有。” 郭沫若 《牧羊哀话》四:“ 朝鲜 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
(2).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淮南子·原道训》:“扬 郑 卫 之浩乐,结激 楚 之遗风。” 高诱 注:“遗风,犹餘声也。”《汉书·董仲舒传》:“夫 虞氏 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 孔子 在 齐 而闻《韶》也。” 宋 黄庭坚 《听崇德君鼓琴》诗:“古人已矣古乐在,髣髴《雅》《颂》之遗风。”
(3).疾风。《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纵骋驰騖,忽如影靡。遇都越国,蹶如歷块。追奔电,逐遗风。” 李善 注:“遗风,风之疾者也。” 汉 扬雄 《甘泉赋》:“声駢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 元 马臻 《题画海南入贡天马图》诗:“雄姿挺挺浴海气,一刷万里追遗风。”
(4).特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騏。”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遗风,千里马也。” 南朝 梁 沈约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将御遗风軫,远侍瑶臺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