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楚峡(楚峽)chǔ xiá
楚 地峡谷。多指 巫峡 。 唐 孟浩然 《行出东山望汉川》诗:“猿声乱 楚 峡,人语带 巴 乡。” 清 张景嵩 《饯雁》诗:“离肠曲曲 湘 潭水,行色重重 楚 峡云。” ——《漢語大詞典》
饶 ( 饒 ) ráo
饶 [ ráo ]
- 富足,多:富~。~裕。~舌(多话)。
- 宽恕,免除处罚:~恕。~命。
- 尽管:~这样,他还不同意。
- 另外增添:~头。买十~一。
- 姓。
云雨(雲雨)yún yǔ
(1).云和雨。《诗·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 南山 之阳” 毛 传:“山出云雨,以润天下。” 唐 李绅 《南梁行》:“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 元 杨维桢 《西湖竹枝歌》之四:“ 南高峯 云 北高 雨,云雨相催愁杀儂。”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更立 西江 石壁,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2).指高空,天界。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綺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緑以参差。” 唐 赵嘏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清谈书此奉贺》诗:“鹤驭迴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絃中。” 宋 陆游 《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偶赋》:“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一鹤每临云雨上,几人虚老市朝间。”
(3).《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 玉 曰:‘此何气也?’ 玉 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 唐 刘禹锡 《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 宋 晏几道 《河满子》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红楼梦》第六回:“説到云雨私情,羞得 袭人 掩面伏身而笑。”
(4).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因用“云雨”比喻分离;永别。 南朝 宋 鲍照 《登云阳九里埭》诗:“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 唐 李群玉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诗:“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 清 钱谦益 《赠黄皆令序》:“ 絳云楼 新成,吾家 河东 ,邀 皆令 至。……旁午诀别仓皇, 皆令 拟《河梁》之作, 河东 抒云雨之章。分手前期,蹔游小别,迄今数年往矣。”
(5). 唐 杜甫 《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因用“云雨”比喻人情世态反覆无常。 宋 辛弃疾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以词来索酒再和》词:“人间反覆成云雨,鳧雁江湖来又去。” 元 刘因 《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 ,世路风涛 八节滩 。”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静閲人情半云雨,期君古道莫相忘。”
(6).《后汉书·邓骘传》:“託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因用“云雨”比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洪恩罔极,云雨增加。” 宋 叶适 《寄李季章参政》诗:“误蒙兼金重,自视一羽轻。唯当刮老眼,云雨看施行。”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诗家废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终资鸿笔作云雨,触石肤寸羣濡霑。” ——《漢語大詞典》
(2).指高空,天界。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綺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緑以参差。” 唐 赵嘏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清谈书此奉贺》诗:“鹤驭迴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絃中。” 宋 陆游 《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偶赋》:“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一鹤每临云雨上,几人虚老市朝间。”
(3).《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 玉 曰:‘此何气也?’ 玉 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 唐 刘禹锡 《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 宋 晏几道 《河满子》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红楼梦》第六回:“説到云雨私情,羞得 袭人 掩面伏身而笑。”
(4).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因用“云雨”比喻分离;永别。 南朝 宋 鲍照 《登云阳九里埭》诗:“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 唐 李群玉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诗:“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 清 钱谦益 《赠黄皆令序》:“ 絳云楼 新成,吾家 河东 ,邀 皆令 至。……旁午诀别仓皇, 皆令 拟《河梁》之作, 河东 抒云雨之章。分手前期,蹔游小别,迄今数年往矣。”
(5). 唐 杜甫 《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因用“云雨”比喻人情世态反覆无常。 宋 辛弃疾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以词来索酒再和》词:“人间反覆成云雨,鳧雁江湖来又去。” 元 刘因 《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 ,世路风涛 八节滩 。”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静閲人情半云雨,期君古道莫相忘。”
(6).《后汉书·邓骘传》:“託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因用“云雨”比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洪恩罔极,云雨增加。” 宋 叶适 《寄李季章参政》诗:“误蒙兼金重,自视一羽轻。唯当刮老眼,云雨看施行。”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诗家废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终资鸿笔作云雨,触石肤寸羣濡霑。” ——《漢語大詞典》
巴江
杜甫 诗 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 ——《分类字锦》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名-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 富裕。如:「富足」。
-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副- 过分。参见「足恭 」条。
梦思(夢思)mèng sī
梦中的思念。 唐 严武 《酬别杜二》诗:“但令心事在,未肯鬢毛衰。最悵 巴山 里,清猿醒梦思。” 宋 苏舜钦 《游山》诗:“夜阑宿虚堂,清甚无梦思。” 邓拓 《送报社同志支援冀东》诗:“高山云树堪浮白,亘古春秋了梦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