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百寮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卢群唐代〕《淮西席上醉歌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忠臣。卫霍真诚奉主,
貔虎十万一身。江河潜注息浪,蛮貊款塞无尘。
但得百寮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百寮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百寮 bǎi liáo
见“ 百僚 ”。  ——《漢語大詞典》
师长(師長)shī zhǎng
(1).众官之长。《书·盘庚下》:“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 孔颖达 疏:“众官之长,故为三公六卿也。”《旧唐书·卢群传》:“但得百寮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綺金银。”
(2).大夫。《国语·楚语下》:“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老耄而舍我。” 韦昭 注:“师长,大夫。”
(3).统率。《新唐书·薛稷传》:“ 绍京 本胥吏,无素才望,今特以勋进,师长百寮,恐非朝廷具瞻之美。” 宋 苏轼 《祖母郭氏周氏鲁国太夫人制》:“今 余辅臣 父子兄弟,先后相望,以师长我百辟。”
(4).老师和尊长。《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行,三曰顺行以事师长。”《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譙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5).特指教师。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 冰心 《寄小读者》九:“从护士递给我的信中,知道许多师长同学来看我,都被医生拒绝。”
(6).对出家人的尊称。《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愚痴弟子亦復如是,已得出家,得近师长。以小呵责即便逃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诸师长,权且住,略听开解。”《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诸弟子开门看时, 赵昇 依前拱立,求见师长。”
(7).效法。《楚辞·九章·橘颂》:“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8).军队职务名。师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漢語大詞典》
肝胆(肝膽)gān dǎn
(1).中医认为肝与胆互为表里,称胆为肝府,故二者常并提。《列子·汤问》:“王諦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髮,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
(2).泛指人的身体或其内部器官。《庄子·大宗师》:“假於异物,託於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淮南子·俶真训》:“何况怀瓌瑋之道,忘肝胆,遗耳目,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徙倚无形之域,而和以天地者乎?” 宋 王安石 《疟起舍弟尚未已示道原》诗:“肝胆疑俱破,筋骸谩独瘳。”
(3).比喻关系密切。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离同则肝胆为 胡 越 ,合异则万殊而一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 胡 越 。”参见“ 肝胆楚越 ”。
(4).比喻真心诚意。《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効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宋 曾巩 《送宣州杜都官》诗:“江湖一见十年旧,谈笑相逢肝胆倾。”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老夫不必多言。 天香 ,你面陈肝胆,説兀的做甚!”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他现在已经只剩下两个占重要位置的 程仁 和 赵得禄 ,还没有进行肝胆的谈话了。”
(5).比喻勇气、血性。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四:“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宋 王十朋 《前诗送三乡丈行虽各献芹然非所以勉子大夫茂明大对之意更为古诗一章》:“徒令天下慷慨士,肝胆一剑生光芒。”《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此人 圣慕兄 不知道吗?就是你才説的那个卖药郎中,姓 铁 ,名 英 ,号 补残 ,是个肝胆男子。”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  ——《漢語大詞典》
不用 bù yòng
(1).不听从;不采纳。《管子·小匡》:“於子之乡,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弟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 作乱,不用帝命。於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世固有不用其言,而又不许其引退者,正君子之困也。”
(2).不应用;废弃。《商君书·靳令》:“六蝨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
(3).不为所用。《管子·权修》:“举事不成,应敌不用。”
(4).不必;无须。 唐 王昌龄 《别皇甫五》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苏轼 《刁同年草堂》诗:“主人不用怱怱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李贽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
(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漢語大詞典》
三军(三軍)sān jūn
(1). 周 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2).军队的通称。《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汉书·灌夫传》:“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 吴 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说唐》第一回:“﹝ 晋王 ﹞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毛泽东 《长征》诗:“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古代指步、车、骑三军。《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今亦称海、陆、空军为三军。
(4).三围。《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陶鸿庆 《读诸子札记·管子二》:“‘军’之本义为‘围’,后世遂为师旅之通名……‘三军当一战’者,言三围当一战也。”  ——《漢語大詞典》
罗绮金银(罗绮金银)
旧唐书卢群 传群使蔡州筵中醉而歌曰 但得百寮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