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无窄处,愿得一容身。

顾况唐代〕《步虚词(太清宫作)

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飞符超羽翼,焚火醮星辰。
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壶中无窄处,愿得一容身。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壶中愿得一容

壶中(壶中)
唐 戴叔伦 赠韩道士 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有路在壶中,无人知地脉。
唐 白居易 酬吴七见寄 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唐 罗隐 送宣武徐巡官 白知关畔元非马,玄觉壶中别有天。
《韵府拾遗 东韵》:后汉书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王维诗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骈字类编》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窄 zhǎi《國語辭典》

窄 [ ​zhǎi ]

  1. 狹小的。如:「狹窄」、「窄小」。《水滸傳·第七九回》:「騎一疋恨天低、嫌地窄、千里烏騅馬。」
  2. 窘迫的。宋·蘇軾〈雨後行菜圃〉詩:「艱難生理窄,一味敢專饗。」

窄 [ ​zé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愿得(愿得)
曹植诗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韵府拾遗 职韵》
一容
周礼射人见一侯下  ——《骈字类编》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1.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4.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5.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6.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7.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8.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1.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1. 參見「身毒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