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燕 yàn/yān《國語辭典》
燕 [ yàn ]
名- 鸟纲燕科各种鸟类的通称。种类繁多,约有七十余种。体小翼大,飞行力强,尾长,分叉呈剪刀状。背黑腹白、脚短,不利于步行。每年产卵二、三次,每次约三至六个 卵。常见的有毛脚燕、赤腰燕、洋燕、家燕等。俗称为「燕子」。也称为「乌衣」。
- 宴饮。《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通「䜩」、「宴」。
燕 [ yān ]
名- 国名:➊ 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➋ 东晋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燕,分为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
- 姓。如汉代有燕仓。
裙 qún《國語辭典》
裙 [ qún ]
名- 古时下裳的通称,今指裙子。如:「窄裙」、「百褶裙」。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下群也。连接裾幅 也。」
- 鳖甲的边缘。明·张自烈《正字通·衣部》:「裙,鳖甲边曰裙。」
赵袂(赵袂)
顾况诗燕裙赵袂萦辘轳 ——《韵府拾遗 霁韵》
萦 ( 縈 ) yíng
萦 [ yíng ]
- 缭绕:~回。~绕。~纡。~怀。
辘轳(轆轤)lù lu
(1).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 曰:‘井上轆轤卧婴儿。’”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葵》:“井别作桔橰、轆轤。”原注:“井深用轆轤,井浅用桔橰。” 宋 朱敦儒 《念奴娇·中秋月》词:“参横斗转,轆轤声断金井。”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在井台上,她又碰见了 郑傻子 。他正摇着辘轳在打水。”
(2).机械上的绞盘。《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著转关轆轤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 清 黄宗羲 《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南堰挽舟设轆轤,北堰则徒手举之,故其舟尤小也。”
(3).车轮。 清 周龙藻 《陇头水》诗:“人言此水声声别,尽是征夫眼中血,万古千秋共呜咽。呜咽声,流未已;轆轤声,行不止。”
(4).比喻如辘轳般圆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颺不还,并轆轤交往,逆鳞相比。” 范文澜 注:“以井鹿卢喻声韵之圆转,逆鳞相比喻声律之靡密。”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李秀兰 、 徐月英 谈谐歌笑,机捷轆轤。”
(5).喻心中情思如辘轳般反复上下。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然以学使尊严,何敢遽为 毛遂 ,轆轤於中,莫可排解者累日矣。”
(6).指辘轳剑。 唐 常建 《张公子行》:“侠客白云中,腰间悬轆轤。” 唐 刘沧 《边思》诗:“ 汉 将边方背轆轤, 受降城 北是单于。” 宋 范仲淹 《上都行送张伯玉》诗:“宝此金轆轤,去去延 平津 。”参见“ 轆轤剑 ”。
(7).诗格名称之一。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八病之外,又有折腰、联句、轆轤,又有退韵、回文、反覆、扇对、探题,诗格固多。”参见“ 轆轤体 ”。
(8).佛教语。即辘轳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积二十轆轤,共三万三千六百万年,为一成劫。”参见“ 轆轤刼 ”。 ——《漢語大詞典》
(2).机械上的绞盘。《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著转关轆轤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 清 黄宗羲 《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南堰挽舟设轆轤,北堰则徒手举之,故其舟尤小也。”
(3).车轮。 清 周龙藻 《陇头水》诗:“人言此水声声别,尽是征夫眼中血,万古千秋共呜咽。呜咽声,流未已;轆轤声,行不止。”
(4).比喻如辘轳般圆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颺不还,并轆轤交往,逆鳞相比。” 范文澜 注:“以井鹿卢喻声韵之圆转,逆鳞相比喻声律之靡密。”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李秀兰 、 徐月英 谈谐歌笑,机捷轆轤。”
(5).喻心中情思如辘轳般反复上下。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然以学使尊严,何敢遽为 毛遂 ,轆轤於中,莫可排解者累日矣。”
(6).指辘轳剑。 唐 常建 《张公子行》:“侠客白云中,腰间悬轆轤。” 唐 刘沧 《边思》诗:“ 汉 将边方背轆轤, 受降城 北是单于。” 宋 范仲淹 《上都行送张伯玉》诗:“宝此金轆轤,去去延 平津 。”参见“ 轆轤剑 ”。
(7).诗格名称之一。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八病之外,又有折腰、联句、轆轤,又有退韵、回文、反覆、扇对、探题,诗格固多。”参见“ 轆轤体 ”。
(8).佛教语。即辘轳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积二十轆轤,共三万三千六百万年,为一成劫。”参见“ 轆轤刼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