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

于鹄唐代〕《出塞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
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山势潜兵马鸣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2.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3.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4.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1.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2.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1.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2.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3.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4. 量詞:➊ ​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5.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1.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3. 成分。如:「糖分」、「養分」。
  4.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阵 ( 陣 ) zhèn
阵 [ zhèn ]
  1. 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线。~势。严~以待。
  2. 战场:~地。~亡。冲锋陷~。
  3. 量词,指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发。~痛。下了一~雨。
瞻 zhān《國語辭典》

瞻 [ zhān ]

  1. 向上或向前看。《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楚辞·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2. 仰望。如:「瞻仰」。《诗经·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山势(山勢)shān shì
山的形势或气势。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储光羲 《苑外至龙兴院作》诗:“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李准 《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我们绕过一个山头,山势一转,脸前忽的闪出两坡十几里长的大山场。”  ——《漢語大詞典》
潜兵(潛兵)qián bīng
亦作“潜兵”。 伏兵。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增垒威敌,减灶潜兵。” 宋 苏洵 《权书上·法制》:“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明史·叶昇传》:“潜兵出贼后掩击。”  ——《漢語大詞典》
制 ( 製 ) zhì《國語辭典》

制 [ zhì ]

  1. 法度、規定。如:「法制」、「制度」。《禮記·曲禮上》:「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2. 父母喪事。如:「守制」、「父制」、「母制」。《紅樓夢·第一一四回》:「因在制中,不便行禮。」
  1. 製造。如:「制作」。《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同「製 」。
  2. 訂定、規劃。如:「制禮作樂」、「因地制宜」。
  3. 管束、阻止。如:「管制」、「限制」。《淮南子·脩務》:「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
  4. 決斷、裁決。如:「裁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制曰:『可。』」
  5. 切割。《淮南子·主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
马鸣(马鸣)
南北朝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 时过马鸣院,偶憩鹿园阁。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