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宣 xuān《國語辭典》
宣 [ xuān ]
动- 散播、发扬。如:「宣传」。《书经·皋陶谟》:「日宣三德。」唐·柳宗元〈斩曲几文〉:「谄谀宜惕,正直宜宣。」
- 发散、疏通。如:「宣泄怨气」。《左传·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泽。」
- 表达、说明。如:「心照不宣」。《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宋·苏轼〈贺蒋发运启〉:「忽移书之见及,欣感之幸,笔舌难宣。」
- 知道、明白。《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 以君王的命令传召臣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镜花缘·第四回》:「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
- 遍。《管子·小匡》:「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焕炳照曜,靡不宣臻。」
- 姓。如明代有宣仲庸。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名-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 都市。如:「京城」、「城市」。
-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郡 jùn《國語辭典》
郡 [ jùn ]
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周时县大郡小,以县统郡,至秦始皇时,废封建,行郡县,郡大县小,以郡统县,汉以后历代因袭,隋唐时曾罢郡置州,宋时改郡为府。《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 姓。如明代有郡敬。
饮水(飲水)yǐn shuǐ
(1).喝水。《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孙希旦 集解:“饮有浆醴之属,今但饮水而已,饮之贫也。” 唐 韩愈 《复志赋》:“固余异於牛马兮,寧止乎饮水而求芻?”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其诗有‘人到心閒饮水甜’之句,余甚爱之。”亦指喝的和做饭用的水。
(2).谓清廉。语本《晋书·良吏传·邓攸》:“时 吴郡 闕守,人多欲之,帝以授 攸 。 攸 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 吴 水而已。”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给牲口喝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店一连也有十几间门面……门前搭着一路罩棚,棚下摆着走桌条凳,棚口边安着饮水马槽。”亦指给花木菜蔬浇水。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之上:“浇花木菜蓏曰饮水。” ——《漢語大詞典》
(2).谓清廉。语本《晋书·良吏传·邓攸》:“时 吴郡 闕守,人多欲之,帝以授 攸 。 攸 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 吴 水而已。”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给牲口喝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店一连也有十几间门面……门前搭着一路罩棚,棚下摆着走桌条凳,棚口边安着饮水马槽。”亦指给花木菜蔬浇水。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之上:“浇花木菜蓏曰饮水。” ——《漢語大詞典》
仰 yǎng/áng《國語辭典》
仰 [ yǎng ]
动- 抬头。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
- 敬慕。如:「敬仰」、「景仰」。《儒林外史·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杨先生来,这一镇的人,谁不感仰。」
-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置于恳、祈、请之前,表示尊敬,如:「仰恳鉴察」;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通俗编·政治》引孔平仲《谈苑》:「今公家文移,以上临下,皆用仰字。」
- 依赖。如:「仰仗」、「仰赖」。《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 姓。如宋代有仰忻。
清洁(清潔)qīng jié
(1).清白;洁净无尘。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将谓 桓公 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沐消渊以淑密兮,体清洁而靡讥。”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你既主张了罢,也免的出丑扬疾,也见我祖宗家门清洁。” 明 刘基 《题王元章〈梅花图〉》诗:“道人红颜映髭雪,欲与梅花鬭清洁。” 巴金 《秋》四十:“肥大的蕉叶也被清洁的雨水洗净了。”
(2).清廉;廉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辩察於辞,清洁於货,习人情, 夷吾 不如 弦商 ,请立以为大理。” 陈奇猷 集释:“清洁於货,谓不贪污财货也。”《南史·刘杳传》:“出为 餘姚 令,在县清洁。” 宋 欧阳修 《条列文武官才能札子》:“ 嵐州 通判殿中丞 董沔 清洁,勤於吏事。”《英烈传》第十八回:“那 宋濂 清洁自高,居止不定。”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而清洁之流,不为世容。”
(3).清除。《汉书·王莽传下》:“及 青 徐 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后復屯聚者,皆清洁之。”《汉书·王莽传下》:“更遣復位后大司马护军 郭兴 、 庸部 牧 李曅 击蛮夷 若豆 等,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4).清楚;明白。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皇甫曾》:“昔 孟阳 之与 景阳 ,诗德远慙厥弟, 协 居上品, 载 处下流。今侍御之与补闕,文辞亦尔,体制清洁,华不胜文。”《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寿儿 被太守句句道着心事,不觉面上一回红,一回白,口内如吃子一般,半个字也説不清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看的老幼男妇……一齐拾起砖头土块来,口里喊着,望 钱氏 两个道童乱打将来,那时那里分得清洁。”
(5).犹清爽。 元 马致远 《湘妃怨·和卢疎斋西湖》曲:“ 蓬莱 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 西施 。” ——《漢語大詞典》
(2).清廉;廉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辩察於辞,清洁於货,习人情, 夷吾 不如 弦商 ,请立以为大理。” 陈奇猷 集释:“清洁於货,谓不贪污财货也。”《南史·刘杳传》:“出为 餘姚 令,在县清洁。” 宋 欧阳修 《条列文武官才能札子》:“ 嵐州 通判殿中丞 董沔 清洁,勤於吏事。”《英烈传》第十八回:“那 宋濂 清洁自高,居止不定。”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而清洁之流,不为世容。”
(3).清除。《汉书·王莽传下》:“及 青 徐 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后復屯聚者,皆清洁之。”《汉书·王莽传下》:“更遣復位后大司马护军 郭兴 、 庸部 牧 李曅 击蛮夷 若豆 等,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4).清楚;明白。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皇甫曾》:“昔 孟阳 之与 景阳 ,诗德远慙厥弟, 协 居上品, 载 处下流。今侍御之与补闕,文辞亦尔,体制清洁,华不胜文。”《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寿儿 被太守句句道着心事,不觉面上一回红,一回白,口内如吃子一般,半个字也説不清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看的老幼男妇……一齐拾起砖头土块来,口里喊着,望 钱氏 两个道童乱打将来,那时那里分得清洁。”
(5).犹清爽。 元 马致远 《湘妃怨·和卢疎斋西湖》曲:“ 蓬莱 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 西施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