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崔 cuī《國語辭典》
崔 [ cuī ]
形- 高大险峻。《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文选·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隐辚郁律。」
- 姓。如唐代有崔颢。
侠 ( 俠 ) xiá
侠 [ xiá ]
- ◎ 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客。武~。游~。~骨。~肝义胆。
两兄(两兄)
宋史太祖纪前卢县尉鄢陵许永年七十有五自言父琼年九十九两兄皆八十馀乞一官以便养因召琼厚赐之授永鄢陵令 ——《骈字类编》
弟 dì/tì/tuí《國語辭典》
弟 [ dì ]
名- 称谓:➊ 称同胞男子先生者为「兄」,后生者为「弟」。如:「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也称为「弟弟」。➋ 称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如:「堂弟」、「表弟」、「妻弟」、「族弟」。➌ 古代亦称女子后生者为「弟」。即妹。《孟子·万章上》:「于卫主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吕后弟吕媭之夫。」➍ 对同辈朋友的自称。如:「愚弟」、「阁下海量,小弟自叹弗如!」《红楼梦·第二回》:「雨村忙亦笑问:『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➎ 称年少于己者的同辈朋友。如:「仁弟」、「贤弟」。
- 次序、等第。《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徙云阳、平陵县,以高弟入为长安令。」
- 门徒、学生。如:「弟子」、「徒弟」。唐·贾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谓孔门之弟,洙泗遗徒。」
弟 [ tì ]
名- 儒家称敬顺兄长、友爱兄弟的伦理道德为「弟」。《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同「悌 」。
- 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同「悌 」。
- 但、且。《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垂范(垂範)chuí fàn
垂示范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汉武帝 ﹞《策封三王》,文同训典;劝戒渊雅,垂范后代;及制誥 严助 ,即云厌承明庐,盖宠才之恩也。” 唐 韩愈 《奇卢仝》诗:“假如不在陈力列,立言垂范亦足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陆渭南集》:“丁寧训诫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漢語大詞典》
继 ( 繼 ) jì
继 [ jì ]
- 连续,接着:~续。~任。~承。~武(足迹前后相接,喻后人接续前人的事业)。~往开来。前仆后~。
芳烈 fāng liè
(1).指盛美的功业。 汉 班固 《典引》:“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 唐 顾况 《赠别崔十三长官》诗:“ 崔侠 两兄弟,垂范继芳烈。”《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后人有诗叹 马腾 曰:‘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
(2).馥郁之香气。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四:“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
(3).指香气浓郁。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什么芳烈的咖啡店,分明是一个荒凉的沙漠!” ——《漢語大詞典》
(2).馥郁之香气。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四:“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
(3).指香气浓郁。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什么芳烈的咖啡店,分明是一个荒凉的沙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