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身退谢名累,道存嘉止足。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
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
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
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烟霞(煙霞)yān xiá
亦作“烟霞”。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漢語大詞典》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漢語大詞典》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异世(異世)yì shì
(1).不同时代。《汉书·王莽传上》:“至於制作,与 周公 异世同符。”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 唐 韩愈 《进士侯喜》:“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
(2).前代;前世。《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 颜师古 注:“异世,谓前代。”《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正刑则罪非 晋 寇,从坐则异世已轻。” 吕向 注:“言正刑则 汉 魏 之时征伐不为 晋 寇也,若缘 孙皓 之坐,则是远祖应轻也。” 宋 秦观 《题彭景山传神》:“﹝ 彭景山 ﹞年四十不幸丧明……以得丧观之,岂异世有所负耶?”
(3).不同的世间。指阳间与阴间。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思其人兮已灭,览餘迹兮未夷。昔同途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4).指去世在阴间的人。《宋书·何偃传》:“﹝ 偃 ﹞卒官,时年四十六……﹝ 世祖 ﹞曰:‘ 何偃 遂成异世,美志长往。’”《南齐书·王俭传》:“ 俭 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
(5).后代;后世。 唐 元结 《辩惑》上篇:“是以恶蒙异世之诛,善及子孙之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余感其事,故书之以为异世之戒云。”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余既揭其用兵始末,乃并述他行义,声之铭诗,用告异世治国闻者。” ——《漢語大詞典》
(2).前代;前世。《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 颜师古 注:“异世,谓前代。”《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正刑则罪非 晋 寇,从坐则异世已轻。” 吕向 注:“言正刑则 汉 魏 之时征伐不为 晋 寇也,若缘 孙皓 之坐,则是远祖应轻也。” 宋 秦观 《题彭景山传神》:“﹝ 彭景山 ﹞年四十不幸丧明……以得丧观之,岂异世有所负耶?”
(3).不同的世间。指阳间与阴间。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思其人兮已灭,览餘迹兮未夷。昔同途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4).指去世在阴间的人。《宋书·何偃传》:“﹝ 偃 ﹞卒官,时年四十六……﹝ 世祖 ﹞曰:‘ 何偃 遂成异世,美志长往。’”《南齐书·王俭传》:“ 俭 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
(5).后代;后世。 唐 元结 《辩惑》上篇:“是以恶蒙异世之诛,善及子孙之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余感其事,故书之以为异世之戒云。”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余既揭其用兵始末,乃并述他行义,声之铭诗,用告异世治国闻者。” ——《漢語大詞典》
风韵
亦作“ 风韵 ”。
1.风度,韵致。《晋书·桓石秀传》:“ 石秀 ,幼有令名,风韵秀彻。” 唐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诗:“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李广田 《画廊集·记问渠君》:“山光水色,都无改于昔日的潇洒风韵。”
2.形容仪态优美。后多用以指妇女的美好姿态。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时与福娘再会》:“ 张时 年少风韵,又善谈笑。” 元 张可久 《锦橙梅》曲:“颤巍巍的插著翠花,宽绰绰的穿著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嗏。”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标緻,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风韵一发动人哩。”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但凡妇人家,天姿与风韵,两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没风韵,却像箇泥塑美人。”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三:“ 珊君 仍然像一朵使人爱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显露着 江 浙 女人的风韵。”
3.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情趣。《北史·杨素传》:“ 素 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 番州 刺史 薛道衡 ,词气颖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沈业富 ﹞工行书,风韵天然。”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它里面写的多是超现实的东西,充满着超现实的风韵。”
4.谓食品的风味。 宋 陶谷 《清异录·十远羹》:“忌入别物,恐伦类杂则风韵去矣。” 金 许道真 《眼儿媚》词:“浊醪篘得玉为浆,风韵带橙香。” 元 陈德和 《落梅风·陶穀烹茶》曲:“试烹来是觉风韵美,比羊羔较争些滋味。”
5.指风声。 唐 刘禹锡 《酬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月光摇浅瀨,风韵碎枯菅。” ——《漢語大詞典》
1.风度,韵致。《晋书·桓石秀传》:“ 石秀 ,幼有令名,风韵秀彻。” 唐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诗:“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李广田 《画廊集·记问渠君》:“山光水色,都无改于昔日的潇洒风韵。”
2.形容仪态优美。后多用以指妇女的美好姿态。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时与福娘再会》:“ 张时 年少风韵,又善谈笑。” 元 张可久 《锦橙梅》曲:“颤巍巍的插著翠花,宽绰绰的穿著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嗏。”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标緻,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风韵一发动人哩。”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但凡妇人家,天姿与风韵,两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没风韵,却像箇泥塑美人。”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三:“ 珊君 仍然像一朵使人爱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显露着 江 浙 女人的风韵。”
3.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情趣。《北史·杨素传》:“ 素 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 番州 刺史 薛道衡 ,词气颖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沈业富 ﹞工行书,风韵天然。”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它里面写的多是超现实的东西,充满着超现实的风韵。”
4.谓食品的风味。 宋 陶谷 《清异录·十远羹》:“忌入别物,恐伦类杂则风韵去矣。” 金 许道真 《眼儿媚》词:“浊醪篘得玉为浆,风韵带橙香。” 元 陈德和 《落梅风·陶穀烹茶》曲:“试烹来是觉风韵美,比羊羔较争些滋味。”
5.指风声。 唐 刘禹锡 《酬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月光摇浅瀨,风韵碎枯菅。” ——《漢語大詞典》
如在 rú zài
《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后汉书·顺帝纪》:“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 王辅 等,持节分诣 岱山 、 东海 、 滎阳 、 河 、 洛 ,尽心祈焉。” ——《漢語大詞典》
瞩 ( 矚 ) zhǔ
瞩 [ zhǔ ]
- ◎ 注视:~目。~望(a.注视;b.期望)。高瞻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