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

朱湾唐代〕《假摄池州留别东溪隐居

一官仍是假,岂愿数离群。愁鬓看如雪,浮名认是云。
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今后松溪月,还应梦见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暂辞南国北山文

暂辞(暂辞)
张籍诗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  ——《韵府拾遗 支韵》
南国(南國)nán guó
(1).古指 江 汉 一带的诸侯国。《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国语·周语上》:“ 宣王 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於 太原 。” 韦昭 注:“南国, 江 汉 之间也。”
(2).泛指我国南方。《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王逸 注:“南国,谓江南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唐 李煜 《望江南》词:“閒梦远,南国正芳春。”《檮杌闲评》第三十回:“只见南国猩唇烧豹,北来熊掌驼蹄。” 巴金 《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小车飞驰着,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么明亮,那么茂盛!”
(3).指南方国家。《南史·齐本纪上》:“先是魏地謡言,‘赤火南流丧南国’。”此指 南朝 齐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近者 沈约 《晋书》,喜造奇説。称 元帝 牛金 之子以应牛继马后之徵……而 魏收 深嫉南国,幸书其短,著《司马叡传》,遂具録 休文 所言。”此指 南朝 梁 。 宋 张孝祥 《二郎神·七夕》词:“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此指 南宋 。
(4). 南国社 的省称。 田汉 《贺周信芳同志演剧生活六十年》诗之一:“手创 移风 肝胆壮,扶持 南国 意图新。”原注:“一九二七年 信芳 曾参加 南国社 ,支持初期话剧运动。”  ——《漢語大詞典》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隐 [ yìn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勒 lè/lēi《國語辭典》

勒 [ lè ]

  1. 有嚼口的马络头。《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鞍勒一具,马十五匹。」唐·杜甫〈哀江头〉诗:「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2. 书法中横画的笔法。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二·书法下·永字八法》:「横为勒。」
  3. 姓。如汉代有勒尊。
  1. 驾御。如:「勒马长城」。
  2. 约束、限制。《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廖性宽缓,不能教勒子孙。」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下·滇游日记三》:「而盘江自桥头南下,为越州后横亘山所勒,转而东流。」
  3. 统率、率领。《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亲勒六军,大陈戎马。」《三国演义·第二回》:「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
  4. 强制、强迫。《隋书·卷二四·食货志》:「开皇三年,……,又于河西勒百姓立堡,营田积谷。」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只为那举债文书,我画的有亲笔迹,因此上被强勒为妻室。」
  5. 刻、写。如:「勒石」、「勒碑」。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九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真个在时,你勒军令状来。」

勒 [ lēi ]

  1. 以绳索系紧而用力拉扯。如:「勒紧」、「勒死」。
  2. 使向上紧附。《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自己把两个袖子只管往上勒。」
北山文 běi shān wén
《北山移文》的省称。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诗:“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诗:“早投南郭隐,不待《北山文》。” 清 方文 《中秋》诗:“故园归未得,长愧《北山文》。”参见“ 北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