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

张濯唐代〕《题舜庙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蒲坂城边长逝水,
苍梧野外不归云。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古都遗庙河濆万代千秋圣君

古都 gǔ dū
(1).古代的都城。 鲁迅 《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但 北平 究竟还有古物,且有古书,且有古都的人民。” 白桦 《洛阳灯火》:“ 洛阳 是有名的古都。”
(2).犹咕嘟。撅着。 元 李爱山 《集贤宾·春日伤别》套曲:“嘴古都釵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鸞。”  ——《漢語大詞典》
遗庙(遺廟)yí miào
犹古庙。 唐 杜甫 《武侯庙》诗:“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衢州 ,故 会稽 太末 也。民多姓 徐氏 ,支县 龙丘 有 偃王 遗庙。” 明 高启 《剡原九曲》诗之一:“石砚久难磨,空林闭遗庙。”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 西京 遗庙在,洒扫及冬烝。”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河濆 hé pēn
河边,沿河的高地。《初学记》卷六引 北魏 孝文帝 《祭河文》:“腾鸞 淮 方,旋鷁 河 濆。” 清 唐孙华 《端阳后二日邀诸友草堂小集》诗:“连朝簫鼓息河濆,好客相携且论文。”  ——《漢語大詞典》
万代千秋 wàn dài qiān qiū
世世代代。极言时间久长  ——《整理自网络》
仰 yǎng/áng《國語辭典》

仰 [ yǎng ]

  1. 抬头。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2. 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
  3. 敬慕。如:「敬仰」、「景仰」。《儒林外史·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杨先生来,这一镇的人,谁不感仰。」
  4.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置于恳、祈、请之前,表示尊敬,如:「仰恳鉴察」;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通俗编·政治》引孔平仲《谈苑》:「今公家文移,以上临下,皆用仰字。」
  5. 依赖。如:「仰仗」、「仰赖」。《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1. 姓。如宋代有仰忻。
圣君(聖君)shèng jūn
(1).犹圣主。《管子·任法》:“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説,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諫争。”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唐 李绅 《上党奏庆云见》诗:“五色传嘉瑞,千龄表圣君。” 明 刘基 《春兴·又用韵答严上人》:“圣君宵旰惟恭己,早晚阳和斡化机。”
(2).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墨子·尚贤中》:“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晋书·良吏传·曹摅》:“狱有死囚,岁夕, 攄 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攄 悉开狱出之,尅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攄 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