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飘残角,疏林振夕风。

刘复唐代〕《夕次襄邑

何处成吾道,经年远路中。客心犹向北,河水自归东。
古戍飘残角,疏林振夕风。轻舟难载月,那与故人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古戍飘残疏林夕风

古戍 gǔ shù
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 唐 陶翰 《新安江林》诗:“古戍悬渔网,空林露鸟巢。” 宋 韩琦 《过故关》诗:“古戍餘荒堞,新耕入乱山。” 明 刘基 《古戍》诗:“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清 林则徐 《出嘉峪关感赋》诗:“ 长城 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漢語大詞典》
飘残(飄殘)piāo cán
(1).指飘零凋残的花叶。 清 吴伟业 《咏拙政园山茶花》:“名花珍异惜如珠,满地飘残胡不扫。”
(2).飘零凋残。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想当初大刀阔斧,奠定中原,好不威风。到于今,飘残了,好似那雨打梨花,风吹萍叶,莫定东西。”  ——《漢語大詞典》
角 jiǎo/jué《國語辭典》

角 [ jiǎo ]

  1. 兽类头上或鼻前长出的硬质突状物。如:「牛角」、「鹿角」。《易经·大壮卦·九三》:「羝羊触藩,羸其角。」
  2. 几何学上称两直线相交所夹成的空间。如:「直角」、「钝角」、「对顶角」。
  3. 地理学上指陆地向海中突出的部分。如:「岬角」、「鼻头角」、「好望角」。
  4.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十角等于一元。
  5. 角落,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如:「墙角」、「桌角」、「屋角」、「东北角 」、「西南角」。
  6. 乐器名。初以动物的角制成,后改用竹、木、铜等材料,有曲形、竹筒等形状,多用于军队中。唐·韦庄〈章台夜思〉诗:「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竞争、较量。如:「角智」、「角胜」、「口角」。《聊斋志异·卷一·王成》:「每值上元,辄放民间把鹑者入邸相角。」

角 [ lù ]

  1. 参见「角里 」条。

角 [ jué ]

  1. 戏剧的表演人物。如:「主角」、「配角」、「丑角」。
  2. 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一宿,有两颗星。《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三国吴·韦昭·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楚辞·屈原·天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3. 古代五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
疏林 shū lín
亦作“疎林”。
(1).修剪林木的枝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开石通涧,剔柯疏林。”
(2).稀疏的林木。 唐 王昌龄 《途中作》诗:“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明 刘基 《小重山》词:“城上高楼接海赮,疎林藏不尽欲栖鸦。” 潘漠华 《草野》一:“晨光透过疏林,金黄的,灿烂的,在漠漠的大地上跳舞。”  ——《漢語大詞典》
振 zhèn《國語辭典》

振 [ zhèn ]

  1. 举起。《文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唐·王勃〈上刘右相书〉:「朽索充羁,不收奔马之逸;轻缗振网,或随吞舟之势。」
  2. 摇动、抖动。《诗经·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楚辞·王襃·九怀·尊嘉》:「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3. 奋发。如:「士气大振」、「萎靡不振」。
  4. 震撼。如:「威振天下」。唐·孟郊〈感怀〉诗八首之一:「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通「震」。
  5. 发放、开放。《左传·文公十六年》:「自庐以往,振廪同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夫水性虚而论漪结,木性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6. 救济、救助。《礼记·月令》:「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通「赈」。
  1. 姓。如宋代有振纪。

振 [ zhēn ]

  1. 参见「振振」(二)​条。
夕风(夕风)
唐 陆海 题龙门寺 更与龙华会,炉烟满夕风。
唐 贾岛 别徐明府 地寒春雪盛,山浅夕风轻。
唐 杜牧 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 夕风飘度曲,烟屿隐行舟。
《韵府拾遗 东韵》:侯晔诗杏梁照初月莲池引夕风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