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昔人 xī rén
古人,从前的人。《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 河 出图, 雒 出书。” 宋 秦观 《和裴仲谟摘白须行》:“所以 梵志 云:昔人已非昔。”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昔人云:画鬼魅易,画狗马难。” ——《漢語大詞典》
竟 jìng《國語辭典》
竟 [ jìng ]
动- 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 完成、终了、完毕。如:「未竟之业」。《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 穷究、追究。如:「穷原竟委」。《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颜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三:「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询〈赠织锦人〉诗:「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 直接。《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穷泉(窮泉)qióng quán
(1).犹九泉。指墓中。《文选·潘岳〈哀永逝文〉》:“委兰房兮繁华,袭穷泉兮朽壤。” 吕延济 注:“穷泉,墓中也。”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宋 司马光 《梦稚子》诗:“穷泉纤骨已成尘,幽草闲花二十春。” 清 方苞 《王孺人墓志铭》:“命乎命乎,永賷志于穷泉。”
(2).谓掘地及泉。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穷泉为壍,聚壤成基。”
(3).深泉。指井中。 唐 黄滔 《景阳井赋》:“殊不知理昧纳隍,处穷泉而詎得。” ——《漢語大詞典》
(2).谓掘地及泉。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穷泉为壍,聚壤成基。”
(3).深泉。指井中。 唐 黄滔 《景阳井赋》:“殊不知理昧纳隍,处穷泉而詎得。” ——《漢語大詞典》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冥冥 míng míng
(1).昏暗貌。《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朱熹 集传:“冥冥,昏晦也。”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 唐 欧阳詹 《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 元 乔吉 《两姻缘》第二折:“门半掩,悄悄冥冥,断肠人和泪梦初醒。” 戴望舒 《二月》诗:“在暮色冥冥里,我将听了最后一个游女的惋叹。”
(2).黑夜;晚上。《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 杨倞 注:“冥冥,暮夜也。”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只应私将琥珀枕,冥冥来上珊瑚牀。”
(3).懵懂无知貌。《战国策·赵策二》:“岂掩於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若不信其説,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世之从事於举业者,冥冥茫茫,不以通经学古为务。”
(4).引申为不知不觉。 鲁迅 《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然而,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
(5).迷漫。《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古 金陵 , 秦淮 烟水冥冥。” 陈三立 《夜舟泊吴城》诗:“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
(6).渺茫貌。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唐 沈千运 《感怀弟妹》诗:“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清 龚自珍 《寒月吟》:“一逸谢万古,冥冥不可追。” 郑泽 《杂诗·晚蝉》:“修名惧不立,前路徒冥冥。”
(7).高远貌。《楚辞·九辩》:“ 尧 舜 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宋 王安石 《馀寒》诗:“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8).指高远的空际。 赵朴初 《木兰花慢·科伦坡海滨旅馆听潮》词:“望阵涌滔滔,光摇灧灧,气接冥冥。”
(9).幽深貌。《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获狖之所居。” 唐 张籍 《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深渊冥冥,乔岳安安,静之体也。”
(10).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以指避世隐居之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引 种明逸 《寄二华隐者》诗:“北闕空追悔,西山羡独醒。秋风旧期约,何日去冥冥。”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翁至是始悔其出,乃欲为鸿,飞之冥冥,於人世已不復置其一喙。”
(11).指阴间。《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復故庭分。”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12).泛指主宰人世祸福的神灵世界。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一:“岂人之祸福吉凶自有定数存於冥冥之中,虽圣与智不可得而逃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冥冥之中大概确实有神灵支配人世间的祸福。”
(13).指死亡。《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何期远远离 京兆 ,不忆冥冥卧 朔方 。” 唐 孟云卿 《古挽歌》:“冥冥何所需,尽我人生意。”
(14).昏迷;麻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贾成之》:“酒入 贾 口,便觉肠胃掣痛,眼鼻血流,急命驾归,及家已冥冥……经夕而死。”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强生以四肢,又何不使之冥冥木木,不知痛痒,以保其真乎?”
(15).沉默不语貌。 宋 苏轼 《喜雨亭记》:“造物不自以为动,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金 王若虚 《瑞竹赋》:“天何为者耶?视之苍苍,詰之冥冥,不可得而名?”
(16).专心致志貌。《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杨倞 注:“冥冥、惛惛,皆专默精诚之谓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山林学问,只是平淡布素,不必冥冥,亦不必汲汲。”
(17).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 杨倞 注:“行乎冥冥,谓行事不务求人之知。”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冥冥之中,积了阴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母惭怍,唯恐壻家知,不敢告族党,但嘱二子冥冥侦察之。”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此冥冥一大漏巵,其数较鸦片为尤甚,亦有国者所当并禁也。” ——《漢語大詞典》
(2).黑夜;晚上。《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 杨倞 注:“冥冥,暮夜也。”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只应私将琥珀枕,冥冥来上珊瑚牀。”
(3).懵懂无知貌。《战国策·赵策二》:“岂掩於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若不信其説,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世之从事於举业者,冥冥茫茫,不以通经学古为务。”
(4).引申为不知不觉。 鲁迅 《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然而,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
(5).迷漫。《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古 金陵 , 秦淮 烟水冥冥。” 陈三立 《夜舟泊吴城》诗:“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
(6).渺茫貌。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唐 沈千运 《感怀弟妹》诗:“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清 龚自珍 《寒月吟》:“一逸谢万古,冥冥不可追。” 郑泽 《杂诗·晚蝉》:“修名惧不立,前路徒冥冥。”
(7).高远貌。《楚辞·九辩》:“ 尧 舜 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宋 王安石 《馀寒》诗:“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8).指高远的空际。 赵朴初 《木兰花慢·科伦坡海滨旅馆听潮》词:“望阵涌滔滔,光摇灧灧,气接冥冥。”
(9).幽深貌。《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获狖之所居。” 唐 张籍 《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深渊冥冥,乔岳安安,静之体也。”
(10).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以指避世隐居之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引 种明逸 《寄二华隐者》诗:“北闕空追悔,西山羡独醒。秋风旧期约,何日去冥冥。”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翁至是始悔其出,乃欲为鸿,飞之冥冥,於人世已不復置其一喙。”
(11).指阴间。《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復故庭分。”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12).泛指主宰人世祸福的神灵世界。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一:“岂人之祸福吉凶自有定数存於冥冥之中,虽圣与智不可得而逃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冥冥之中大概确实有神灵支配人世间的祸福。”
(13).指死亡。《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何期远远离 京兆 ,不忆冥冥卧 朔方 。” 唐 孟云卿 《古挽歌》:“冥冥何所需,尽我人生意。”
(14).昏迷;麻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贾成之》:“酒入 贾 口,便觉肠胃掣痛,眼鼻血流,急命驾归,及家已冥冥……经夕而死。”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强生以四肢,又何不使之冥冥木木,不知痛痒,以保其真乎?”
(15).沉默不语貌。 宋 苏轼 《喜雨亭记》:“造物不自以为动,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金 王若虚 《瑞竹赋》:“天何为者耶?视之苍苍,詰之冥冥,不可得而名?”
(16).专心致志貌。《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杨倞 注:“冥冥、惛惛,皆专默精诚之谓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山林学问,只是平淡布素,不必冥冥,亦不必汲汲。”
(17).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 杨倞 注:“行乎冥冥,谓行事不务求人之知。”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冥冥之中,积了阴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母惭怍,唯恐壻家知,不敢告族党,但嘱二子冥冥侦察之。”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此冥冥一大漏巵,其数较鸦片为尤甚,亦有国者所当并禁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