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砚共依春酒瓮,

秦系唐代〕《寄浙东皇甫中丞

闲闲麋鹿或相随,一两年来鬓欲衰。琴砚共依春酒瓮,
云霞覆著破柴篱。注书不向时流说,种药空令道者知。
久带纱巾仍藉草,山中那得见朝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琴砚春酒

琴砚(琴硯)qín yàn
(1).琴和砚台。 唐 孟浩然 《还山贻湛法师》诗:“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2).形如古琴之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张桂巖 自 扬州 还,携一琴砚见赠,斑驳剥落,古色黝然。”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依 yī《國語辭典》

依 [ yī ]

  1. 靠著、倚傍。如:「依山傍水」。《說文解字·人部》:「依,倚也。」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 倚靠、倚託。如:「相依為命」。《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長卿故倦游, 雖貧,其人材足依也。」《文選·曹操·短歌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 按照、遵循。如:「依次」、「依樣畫葫蘆」。《楚辭·屈原·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4. 聽從、順從。如:「咱們就依著他的話吧!」《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
  1. 情況沒改變、老樣子。如:「依然故我」。唐·方干〈獻王大夫〉詩二首之二:「歷任聖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春酒 chūn jiǔ
(1).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春酒,冻醪也。” 孔颖达 疏:“此酒冻时酿之,故称冻醪。” 马瑞辰 通释:“春酒即酎酒也。 汉 制,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 周 制,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文选·张衡〈东京赋〉》:“因休力以息勤,致欢忻於春酒。” 李善 注:“春酒,谓春时作,至冬始熟也。”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忆从 樊口 载春酒,步上 西山 寻野梅。” 清 方文 《田家》诗之一:“有客提春酒,相要坐水边。”
(2).指春节期间的饮宴。《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正月十二时, 娄 府两公子请吃春酒。” 沙汀 《淘金记》十七:“破五以后是私人请春酒。” 聂绀弩 《怎样做母亲》:“又是过年,可是不是除夕,大概是初三或者初五……父亲不知从谁家里吃了春酒回来,感觉得身上不舒服。”  ——《漢語大詞典》
瓮 wèng《國語辭典》

瓮 [ wèng ]

  1. 一种口小腹大,用以盛东西的器具。汉·扬雄《方言·卷五》:「瓮,甖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瓮,或谓之甖。」宋·王安石〈赐也〉诗:「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者此身。」《水浒传·第三三回》:「此计大妙,却似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