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终年(終年)zhōng nián
(1).全年;一年到头。《墨子·节用上》:“久者终年,速者数月。” 唐 顾况 《洛阳早春》诗:“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宋 苏轼 《策别八》:“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近来我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抚育。”
(2).尽其天年。《后汉书·陈龟传》:“老者虑不终年;少壮惧於困戹。”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方欲闭门却扫,养拙以终年。”《水浒传》第五一回:“ 宋江 宛曲把话来説 雷横 上山入伙, 雷横 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
(3).人去世时的年龄。如:终年八十三岁。 ——《漢語大詞典》
(2).尽其天年。《后汉书·陈龟传》:“老者虑不终年;少壮惧於困戹。”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方欲闭门却扫,养拙以终年。”《水浒传》第五一回:“ 宋江 宛曲把话来説 雷横 上山入伙, 雷横 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
(3).人去世时的年龄。如:终年八十三岁。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避喧(避諠)bì xuān
亦作“ 避諠 ”。 谓避离喧嚣的尘世。 南朝 梁 沈约 《酬谢宣城朓卧疾》诗:“从宦非宦侣,避世作避諠。” 唐 皇甫冉 《赠郑山人》诗:“避喧心已惯,念远梦频成。” 宋 王安石 《寄孙正之》诗:“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 明 何景明 《雨后溪园即事》:“开径徒怀侣,临流且避諠。”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端州山水》:“有洞有泉,却暑避喧,允为佳胜。” ——《漢語大詞典》
师事(師事)shī shì
谓拜某人为师或以师礼相待。《左传·昭公七年》:“故 孟懿子 与 南宫敬叔 师事 仲尼 。”《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有缚 广武君 而致戏下者, 信 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南史·儒林传·孔佥》:“ 孔僉 , 会稽 山阴 人,少师事 何胤 ,通五经。”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白贞甫 ﹞尝师事 阳明 先生,学该羣籍,蚤擅时名。” ——《漢語大詞典》
五千言 wǔ qiān yán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 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终。”后以“五千言”为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 唐 白居易 《养拙》诗:“迢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 老聃 作五千言, 释迦 有 恒河 沙数说,也还是东洋人中的‘好事之徒’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