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漏通鳷鹊,离宫接建章。

韦济唐代〕《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

陆海披晴雪,千旗猎早阳。岳临秦路险,河绕汉垣长。
行漏通鳷鹊,离宫接建章。都门信宿近,歌舞从周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行漏鳷鹊离宫建章

行漏 xíng lòu
(1).古代计时的漏壶。因水随时移而持续滴注,故称。指时间。 唐 沈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诗:“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
(2).指漏壶滴水声。 唐 卢纶 《皇帝感词》诗:“高旍花外转,行漏乐前闻。”  ——《漢語大詞典》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1.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2.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3. 顺利。如:「星运亨通」。
  4.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5.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6.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7.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1.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1.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2.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3.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4.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5.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1.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2.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鳷鹊(鳷鵲)zhī què
(1).传说中的异鸟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章帝 永寧 元年, 条支国 来贡异瑞。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语。其国太平,则鳷鹊羣翔。”
(2).指喜鹊。 清 李慈铭 《蓬莱驿》:“看他额黄稀,眉青锁,粉痕疏,脣褪猩朱,只忆着填桥鳷鹊待黄姑。”
(3). 汉 宫观名。在 长安 甘泉宫 外。 汉武帝 建元 中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过 鳷鹊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此四观, 武帝 建元 中作,在 云阳 甘泉宫 外。” 南朝 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 鳷鹊 ,玉绳低 建章 。”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灯烛暉 鳷鹊 ,丝簧沸 建章 。”
(4). 南朝 楼阁名。在 江苏 南京 。 南朝 梁 吴均 《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一:“日映 昆明 水,春生 鳷鹊楼 。”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四:“春风试暖 昭阳殿 ,明月还过 鳷鹊楼 。” 王琦 注:“ 吴均 诗:春生 鳷鹊楼 。是皆谓 金陵 之 昭阳殿 , 鳷鹊楼 也。旧註以为在 长安 者,非是。” 宋 范成大 《己丑中秋寓宿玉堂》诗:“ 鳷鹊楼 栏浮瑞气, 凤凰城 闕带新凉。”  ——《漢語大詞典》
离宫(離宫)lí gōng
(1).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曾春出游离宫。”《汉书·贾山传》:“ 秦 非徒如此也,起 咸阳 而西至 雍 ,离宫三百,鐘鼓帷帐,不移而具。” 颜师古 注:“凡言离宫者,皆谓於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 唐 温庭筠 《华清宫和杜舍人》:“五十年天子,离宫旧粉墙。” 明 孙柚 《琴心记·赉金买赋》:“何地承君愁,望离宫只自吁。”
(2).指太子居住的宫室。《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离宫收杞梓,华屋富徐陈。” 张铣 注:“离宫华屋皆太子宫舘也。”
(3).指南天,南方。 五代 齐己 《苦热行》:“离宫划开赤帝怒,喝起六龙奔日驭。”《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取出芭蕉扇子,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唿喇的一扇子,搧将下来。”参见“ 离南 ”。
(4).借指火红色。 五代 齐己 《石竹花》诗:“石竹花开照庭石,红蘚自稟离宫色。”
(5).星名。《晋书·天文志》:“离宫六星。” 唐 杨炯 《浑天赋》:“华盖巖巖,俯临於帝座;离宫奕奕,旁絶於天津。”《宋史·天文志三》:“离宫六星,两两相对为一坐,夹附室宿上星,天子之别宫也。”  ——《漢語大詞典》
接 jiē《國語辭典》

接 [ jiē ]

  1. 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 收、受。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4. 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5. 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6. 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1. 姓。如汉代有接昕。
建章 jiàn zhāng
见“ 建章宫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