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成语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成语意思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成语意思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成语出处《红旗谱》第二卷:“歇了一会,并没有减轻疲乏,觉得身上潮湿得厉害,索性咬起牙关,一股劲地往前跑。”
成语意思亦作“隐忍不言”。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
成语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成语意思亦作“逾墙钻蠙”。亦作“逾墙窥蠙”。语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以“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成语意思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成语出处《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成语意思比喻浅薄的见识。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朱翁诗序》:“[翁]乃欲为鸿飞之冥冥,于人世已不复置其一喙,而吾犹呶呶焉为之悲怜其遇,其犹燕雀之见也夫!”
成语意思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成语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成语意思比喻简陋的庐舍。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蒙还燕雀之居,当尽犬鹰之力。兹且相别,后或再逢。”
成语意思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成语意思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
成语出处汉·徐幹《中论·虚道》:“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
成语意思犹扬清激浊。
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成语意思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成语出处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
成语意思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成语出处《隐居通议·古赋一》引宋·傅幼安《味书阁赋》:“黄帘绿幕之闭,牙签玉轴之藏,出则连车,入则充梁。”清·余杯《板桥杂记·丽品》:“绮窗绣帘,牙签玉轴,堆列几案。”
成语意思见“云期雨信”。
成语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
成语意思见“意气扬扬”。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85回:“见其夫为晏子赶车,拥盖策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成语意思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成语出处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
成语意思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成语意思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成语意思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成语出处宋·曾巩《荔支》诗之二:“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