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外表柔弱,内心刚强
成语出处《新唐书·卢坦传》:“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
成语意思犹剜肉成疮。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欲于静坐时,将好名好货等根,逐一搜寻扫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疮否?”
成语意思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成语意思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成语意思雾气消散冰块融化。比喻疑难消除尽净。
成语出处明·杨慎《序》:“苦思精索,一旦豁然,若有神悟,离章错简,雾释冰融。”
成语意思犹言竭尽其所有。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赶到她宴请日本人的时候,她也无所不尽其极的把好的东西拿出来,使日本人不住的吸气。”
成语意思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成语出处《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成语意思一点儿也不动。
成语出处杨朔《三千里江山》:“路边几棵见了风,最爱噪嘴的小叶杨也那么安生,文丝不动。”
成语意思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成语出处《旧唐书·霍王元轨传》:“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于霍王,无所不备。”
成语意思犹言问一答十。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
成语意思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成语意思见“无所错手足”。
成语出处《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成语意思见“无所不为”。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论五事》:“变诈奇邪,无所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
成语意思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成语出处《庄子 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成语意思朽:腐烂。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4回:“宫保若能行此上策……功垂竹帛,万世不朽!”
成语意思谓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收效。
成语出处《荀彧别传》:“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
成语意思《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成语意思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庾翼》:“庾翼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其自许亦自高,要是,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
成语意思形容手脸都很肮脏。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泛指皇亲国戚。同“王公贵戚”。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 好事近 游春》:“觑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谩把金尊倒,有时节沉醉花前,把金丸坠落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