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天年:自然寿数。人活满自然寿数而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诸公皆生人道,为王公大人,享受天禄。寿满天年,仍还原所,以俟缘会,又复托生。”
成语意思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成语意思见“水秀山明”。
成语出处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成语意思亦作“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
成语出处宋·程俱《偶作》诗:“一重一掩藏山坞,三沐三熏屏世尘。”
成语意思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家虽不宽余,也还可以勉强温饱,都因我无端的官兴发作,几乎弄得家破人亡;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翁’。”
成语意思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成语意思见“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成语意思疏:粗疏。计谋粗疏,策略很少。形容拙于谋划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那武将是疏谋少略的,他自己无能,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么?”
成语意思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成语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成语意思指死亡。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
成语意思散:排遣。排遣郁闷,解除忧愁
成语出处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烟花。”
成语意思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成语意思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成语意思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成语意思同“望梅止渴”。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成语意思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个当儿,珍姑娘的头是磕了,脸是开了,生米是作成熟饭了。”
成语意思比喻兴盛繁荣。
成语出处《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成语意思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成语意思见“少年老成”。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现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见的那个少年老诚的玉郎了。”
成语意思漫言各处去向,犹言走南闯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儿做买卖,我怎知他上南落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