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成语出处五代 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成语意思见“鸿毛泰山”。
成语出处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成语意思谓礼贤下士。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成语意思犹言海誓山盟。
成语出处明·梁辰鱼《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东流。”
成语意思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成语意思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成语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成语意思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闲岁月衡门深巷,淡衣冠博带宽裘。”
成语意思见“厚貌深情”。
成语出处清·陈梦雷《绝交书》:“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动人。”
成语意思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列御寇》:“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
成语意思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带着十六七个打手,都是横眉竖目,身穿紫花布裤褂,青布抓地虎靴子,手持木棍、铁尺。”
成语意思同“汗牛充栋”。
成语出处清·方东树《〈切问斋文抄〉书后》:“非要非玄,而冗长并录,是《书》不止百篇,《诗》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
成语意思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成语意思见“骇目惊心”。
成语出处陈田《明诗纪事丁签·何景明》:“一以为霆惊电煜,骇目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馀晖映远。”
成语意思见“黄麻紫泥”。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
成语意思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成语出处《周易 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成语意思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成语意思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成语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褒封》:“圣明朝褒功尚贤,黄麻紫泥丹凤传,仙槎使节来九天。”
成语意思毫末:指细微。极小的利益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
成语意思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成语意思谓战功。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