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成语出处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成语意思瞩目:注视。为大家所注视
成语出处克非《春潮急》:“最近在这块小天地里,虽然又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但到底还没经历过大场面,主持过像今天这样上百人的会议。”
成语意思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成语意思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指群雄角逐,争夺天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乃前,拔剑击斩蛇。”
成语意思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成语出处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成语意思有才学,懂礼仪
成语出处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成语意思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黑洞洞遮天蔽日,都是皂雕旗。”
成语意思终天:终生;抱:胸怀;抱恨:含恨。终生抱有遗恨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玦记·自经反魂》:“只怕从前玉玦无凭,真成薄命,也落得个不亏名行,泪盈盈,料此身终天抱恨幽冥。”
成语意思指仰仗贤能。
成语出处《汉书 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成语意思谓以珠玉投掷鸟鹊。比喻人才不被重视。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送曾霖寰使君左迁还里》诗之二:“珠投璧抵亦何妨,国论惛呶重可伤。”
成语意思受:承受。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受累
成语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岂不闻天网恢恢,也是我自受自作。”
成语意思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成语意思从开始到末了。也指一贯。
成语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成语意思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成语意思比喻极受父母疼爱的子女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回:“那隐帝顿足捶胸,伤悼不止,就像真的失了无价至宝,掌上珍珠。”
成语意思祖:效法,沿袭。效法、遵循尧舜之道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祖舜宗尧,太平之兆。”
成语意思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成语意思恣睢:狂暴;自用:自以为是。指狂妄、凶暴、自以为是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怀宠》:“子之在上,无道据傲,荒怠、贪戾、虐众,恣睢自用也。”
成语意思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成语出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成语意思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