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谓山峦重迭层接。
成语出处明·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
成语意思见“攒三聚五”。
成语出处冰心《寄小读者》十一:“忆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过礼物,攒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层层打开包裹的光景。”
成语意思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
成语出处《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成语意思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成语意思连绵起伏的高山。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成语意思犹言投鼠忌器。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与匡书云:‘《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
成语意思直:直爽;抒:抒发;表达。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成语出处清 方苞《与李刚主书》:“倘鉴愚诚,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语,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见,以共明孔子之道。”
成语意思靠山依海。
成语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成语意思以松柏的坚贞劲直,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题石裕卿郎中所居四咏 雪岩》:“贞松劲柏四时春,霁月光风一色新。”
成语意思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成语意思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成语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成语意思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2章:“树活皮,人活脸,他金家的子孙后代都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
成语意思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成语出处邓小平《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
成语意思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
成语意思固执:坚持不懈。对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坚持执行
成语出处上官鼎《阳光三叠》第29章:“择善固执,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成语意思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成语意思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成语意思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成语意思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成语出处《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成语意思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