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传说西王母住在瑶池,以青鸟为使者,向汉武帝传递消息。后用“瑶池女使”指传信的使者。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望咫尺青天,那有个瑶池女使,偷递情笺。”
成语意思见“拥书百城”。
成语出处清·归庄《感怀》诗:“捉鼻东山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
成语意思对美玉和石头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比喻好坏不分
成语出处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兵戈既接,玉石难分。”
成语意思靡:无。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成语出处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成语意思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成语意思指美名和盛业。
成语出处《隋书 于宣敏传》:“盛业洪基,同天地之长久;英声茂实,齐日月之照临。”
成语意思见“有声无气”。
成语出处茅盾《林家铺子》六:“林先生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方才有声没气地说道:‘让我死在那边就是了……’”
成语意思《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驿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成语意思犹言粉身碎骨。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德泽汪洋,天隆地厚,非臣陨身糜骨所能报称。”
成语意思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成语意思一个人做两件事。
成语出处《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成语意思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成语出处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成语意思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成语意思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
成语出处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成语意思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成语意思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成语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
成语意思议事:讨论或办理事情;日程:日程表;计划好的按日安排的工作进程表;这里指安排好的日期。在计划之内的讨论、办理事情的日期。
成语出处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建立根据地的任务,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把它作为战略任务执行起来。”
成语意思一千年才遇到一次。极言机会难得。
成语出处宋·秦观《代回吕吏部启》:“恭维某官望重本朝,才高当世,一时千载,韦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杨之兴未艾。”
成语意思①形容树木华美。②喻贵家子弟。
成语出处唐·李煜《破阵子》词:“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成语意思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处理。暂时变通处理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不穿孝这桩事自己也知是一时权宜,其实去报仇,所以才不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