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谓广泛地推寻考索。
成语出处明·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后》:“司马迁作《史记》,远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实之。”
成语意思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船,疏篱外晒着一张破鱼网,倚山傍水,约有十数间草房。”
成语意思犹一时半刻。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成语意思犹一时半刻。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成语意思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成语意思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成语意思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
成语出处《宋书·刘穆之王弘传论》:“而祖宗之遗典,群公之旧章,莫不叶散冰离,扫地尽矣。”
成语意思旧时指头胎生子。
成语出处《周易 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成语意思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成语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成语意思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成语意思应:适合;对:相合。适合当时的情景。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应时对景,我们各贺一杯,你再说飞觞吧。”
成语意思见“遗笑大方”。
成语出处《鼓掌绝尘》第二回:“杜先生笑道:‘恐拙句遗哂大方。’”
成语意思掣肘:拉胳膊肘,指受牵制。一遇到事情就加以牵制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后来被贾总办晓得了,反说他有意霸持,遇事掣肘。”
成语意思长缨:长绳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为国家效力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成语意思重洋:辽阔无边的海洋。远远地渡过海洋。
成语出处余秋雨《霜冷长河·琉璃》:“她远涉重洋,多方拜师,尽倾资财,遍尝磨难。”
成语意思月下老人的婚姻簿和红绳。月下老人根据婚姻簿上的记载,把红绳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使之结为夫妻。指婚约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幸蓝桥玉杵先投,信月书赤绳难换。”
成语意思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成语意思羿氏: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舛:差错。羿射箭出来差错。指有才华的人也会有失误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从吴贺北游。驾使羿射雀左目,误中右目。羿俯首而愧,终身不忘。”
成语意思见“引伸触类”。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成语意思见“一索得男”。
成语出处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