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倚:仗恃;凌:欺凌。倚仗自己的强大而欺压弱小。
成语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须不是我仗强凌弱,还是你自揽祸招灾。”
成语意思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源也。君子者,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成语意思崟:山高的样子;历落:形容仪态俊伟,与众不同。指人的仪态俊伟出众,品格像山一样超群拔俗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时湮谢君墓志铭》:“余读杜伯原《谷音》,所记二十九人,崟崎历落,或上书,或浮海,或仗剑沉渊。”
成语意思形容品格独特,心地光明。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李进之迂轩》诗之一:“欹嵚历落从人笑,潦倒粗疏我自真。”
成语意思源:水的源头。水的源头清,下流的水也就清。指修身治国要从根本出发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一折:“你是花根本绝,源清流净,端的不虚名。”
成语意思盈:满,多;累:堆积,多。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清史稿·王鸷传》:“就中抽拔五千入山采木,衣粮器具,盈千累百,遣发民夫,远至千里,近亦数百里,耕作全废,国赋何征?”
成语意思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成语意思犹谦受益,满招损。
成语出处《清史稿 柴潮生传》:“君咨臣儆,治世之休风,益谦亏盈,检身之至理。”
成语意思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成语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成语意思指男女偷情。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成语意思见“牙签玉轴”。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赠书记·秘书赠合》:“牙签锦轴吾良友,明窗净几共夷犹。”
成语意思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 报应 刻薄》:“其治家也,事事亲裁,不经奴婢,而一钱如命,恐人侵蚀,不利于己也。”
成语意思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成语出处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成语意思以:凭借。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群体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贤弟,我等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
成语意思《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成语出处《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成语意思骐骥:良马。到远方去寻求良马。比喻各处访求人材。
成语出处《晋书·冯跋载记》:“吾远求骐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子之晚也!”
成语意思邑: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成语意思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
成语出处《隋书 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
成语意思和妻子儿女玩乐。
成语出处《西游补》第九回:“如今天下有两样待宰相的,一样是吃饭穿衣,娱妻弄子的臭人……一样是卖国倾朝,谨具平天冠,奉申白玉玺。”
成语意思见“偃旗息鼓”。
成语出处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